海納百川》解決急診壅塞 衛福部應多管齊下(蔡明忠)
各大醫院急診壅塞,直到12日全國單日仍有2.2萬人塞在急診室。(本報資料照片)
春節、連日低溫,多種病毒尤其諾羅病毒擾亂,大醫院急診人滿爲患,雙北多家醫學中心一度通報滿牀,有些醫院甚至連救護車的擔架都應急用上。急診壅塞一直是老問題,一年半前,健保將醫學中心急診部分負擔拉高,期望輕症病患不要動不動衝大醫院急診,看來並沒有發揮太大的效果,遇到春節及寒流更是考驗現形,如何讓大醫院急診留給重症需要的人,不要讓急診醫護疲於奔命,衛福部應拿出辦法。
根據統計,急診病患當中,有6~7成是較不緊急的輕症,也就是檢傷分類在三級以下,雖然急診對檢傷較嚴重的病患會優先救治,但輕症急診病患一多,對急診人力資源、病牀及空間都是一大負擔。國內一直很希望做到轉診分級醫療,但無法很強制,僅能以部分負擔減免的方式,讓民衆願意利用轉診制度最後再到大醫院就醫,但臺灣民衆就醫鄰近性高,尤其在都會區,醫學中心就在隔壁,要民衆爲轉診捨近求遠,根本是緣木求魚。
再者,國內各級醫療間的健保部分負擔金額差距並不大,以急診部分負擔來說,病患未經轉診到醫學中心急診,要付750元部分負擔,直接到區域醫院急診則要付400元,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則是150元。數百元間的差距,說多實在不多,以調高部分負擔做爲民衆不去大醫院的做法,過去就認爲效果有限,且只有調漲後短時間有限,一段時間後,就會彈回來,衛福部不應寄望調高部分負擔,就能做到達到分級醫療的目地。
急診塞爆有部分原因與上轉病牀不夠有關,近來,不少醫院因護理人力不足,只好關牀因應,急診病患上不去,只能塞在急診,顯示急診壅塞與人力不足問題脫不了關係;提高部分負擔只便宜行事,健保財務吃緊,給付不足,每個環結環環相扣,也需要多管齊下,才能讓問題有根本的改善。
(作者爲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主委、前彰化醫師公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