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壅塞失控!醫工會轟衛福部「已讀亂回」:部長位置太舒適?
衛福部長邱泰源(左前)26日走訪5家醫院,瞭解實際落實狀況,併爲醫護人員打氣。(郭吉銓攝)
急診壅塞引爆醫護怒火,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今(28日)發出聲明,批評醫療崩壞的失速列車繼續向前奔馳的同時,衛福部的大腦袋們持續「已讀亂回」。等到實務現場紙包不住火,小病積勞成疾、終至防線潰堤,衛福部才拖行政院跟總統出來救援,直言「衛福部長的位置是否太舒適?」,要部長邱泰源出來打球。
臺灣醫療工會聯合會秘書長高若想指出,當衛福部指責他人時,別忘了其他四隻指頭還指着自己。衛福部從司長、健保署長、一路到次長與部長,在媒體與網路上都動得很厲害。從喊話調整人力及病牀、要求強化轉診分流,到喊出提高急診費用與調整加護病房給付,接着部長親自揮軍「突襲式」實地訪查,最終上至總統透過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再次承諾改善云云。然而,衛福部在議題裡到底實質迴應了什麼?有沒有針對問題的根本?提出的方案真的能解決實務問題嗎?
早在2016年,健保署就已向健保會提出「推動分級醫療策略及配套」專案報告,洋洋灑灑擬定包括:1.壯大基層醫療服務量能、2.導引民衆轉診就醫習慣與檢討部分負擔、2.調高醫院重症支付標準並導引醫院減少輕症服務、4.強化醫院與診所醫療合作服務,提供連續性照護、5.提升民衆自我照護知能、6.加強醫療財團法人管理,共6個策略及配套。
高若想表示,疫情前,臨牀缺工的問題就越來越嚴重,工會與基層人員一次又一次提出建言、大聲疾呼。然而,堂堂我國衛生主管機關面對問題時,始終鴕鳥心態、推諉卸責,對於第一線的實務困境視若無睹、充耳不聞,毫無改革決心。等到實務現場紙包不住火,小病積勞成疾、終至防線潰堤,衛福部才拖行政院跟總統出來救援。衛福部長的位置是否太舒適?
日子一天天過去,醫療人員一個個倒下、離開。衛福部與下轄司署的發言與方案,非但沒有實質解決問題,反倒是送了更多的醫療人員上路。臺灣醫療工會直言,明眼人都能看出,衛福部「抗辯」的動機,大過解決困境的決心。
工會爲此提出四項要求,首先是面檢討健保給付制度,別再拿醫療人員的血去包裝政策;其次,提高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待遇,醫院總騙說不賺錢,政府應出面協調解決;第3,解決護理師等基層人員的困境,讓三班護病比立即入法,違法醫院要裁罰,訂指引杜絕跨科亂象,並讓健保費專款專用;第4,提高醫護職安與患者病安,才能提升醫療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