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反臺獨是國民黨最重要責任(許弘霖)
如果國民黨主席能重塑「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論述並獲得多數人民支持,臺海爆發戰爭的機率瞬間就消弭大半,兩岸政府就能把更多經費投注於福國利民的經濟發展之上。(姚志平攝)
國民黨的黨主席選舉進入最後一週的激烈對戰,各界無不對幾位候選人的政策方向、政黨競爭、藍白合作及國民黨的未來發展等議題感到興趣。其中,新任黨主席的兩岸論述更是國內外評論焦點,鹹認這項政策不僅是朝野涇渭分明的治國路線分水嶺,更是2028總統大選的勝敗關鍵,因此備受關注。
賴清德總統於雙十節發表第二次國慶演說,期望在國際變局中,能帶領國家邁步向前。或許是因爲大罷免完全潰敗、導致自信不足,抑或是感受到民意對其兩岸政策的高度失望,賴總統今年的國慶文告甚少着墨兩岸關係,更迴避這一年來自以爲能獲得大多數民衆肯定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也沒有出現,算是近期較爲持平的談話。
賴清德蓄意忽略中華民國已存在114年的歷史事實,切斷兩岸關係的根本脈絡,更提不出如何促進兩岸和解的主張,通篇仍以「抗中」意識爲主軸。
這就是民進黨擅長操弄的政治語言,明明仍心心念念着臺獨,也在涉及兩岸關係的各項政策落實其「一邊一國」的偏頗意識形態,潛移默化中成爲撕裂兩岸人民情感及深化彼此敵意的動員工具。因此,從蔡英文到賴清德都在玩文字遊戲,自上任後就不敢公然主張明顯會觸發兩岸戰爭的臺獨,卻以違憲、從未經過全民同意的所謂「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並將中華民國憲法降格扭曲爲臺獨憲法,也成了兩岸無法打破僵局的關鍵。
對此,中國國民黨有撥亂反正、正本清源的職責,而黨主席更肩負着反對臺灣獨立、捍衛臺海和平的重責大任。本人忝爲黨代表,希望在此呼籲可能成爲下屆黨主席的候選人以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維護臺灣家園的立場,公開反對臺獨,徹底消滅觸發兩岸衝突的引信。
這次選舉過程中,幾位候選人都提出各自兩岸主張。前臺北市長郝龍斌表示,他主張「親美不跪美」、「和中(陸)不舔共」及「友日不媚日」,臺灣應與美中維持等距友好關係,才符合臺灣利益,並且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對話前提基礎下,推動兩岸交流,大陸也要尊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鄭麗文則說,兩岸要和解、要合作,開創百年和平基業,不能夠再自相殘殺,兩岸要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羅智強表示,他堅持中華民國三段論,「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我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因爲這主張符合一中憲法架構。
從他們的談話都可看到,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反對臺灣獨立是其中心理念,也都認爲臺獨是兩岸爆發衝突的因素。因此,如果這是所有候選人、乃至於全體國民黨黨員的共同心願,黨領導人就不能只停留在口號,更應落實到具體可行的政策執行面。
在民主政治薰陶下,臺灣民衆有當家做主的想法很正常,也是民主素養成熟的必然結果。然而,臺灣意識絕非等同於臺獨意識,不盡然與民族認同互相牴觸!作爲全球華人社會的典範,我們有責任扮演好民主先驅的角色,更不能自外於中華民族。美麗島電子報的最新民調顯示,有7成臺灣民衆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一份子,就算是綠營支持者對中華民族認同也超過5成。
這就是國民黨爭取民心的底氣,也是重新拿回兩岸話語權的契機,如果國民黨主席能重塑「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論述並獲得多數人民支持,臺海爆發戰爭的機率瞬間就消弭大半,兩岸政府就能把更多經費投注於福國利民的經濟發展之上。別忘了,中共曾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既然兩岸都是同胞,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也沒有必要動刀舞槍。
國民黨主席就必須針對反臺獨提出具體步驟。本人曾向黨中央提出成立「反臺獨工作小組」的提案,目的就是將口號轉化成實際行動。黨主席應擴大反臺獨的宣傳,並教育民衆充分了解臺獨的危害與後果,進而凝聚國人反臺獨的集體共識。
其次,更重要的是,反臺獨不僅是國民黨的工作,而是符合國際潮流與共識的政治選擇,畢竟各國都知道臺獨將對國際社會及印太地區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不會有任何國家願意爲此冒險。
新加坡總理黃循財9月接受許多國際媒體訪問時就提到,「臺獨是中國最紅的紅線,一旦爆發戰爭,會殃及周邊國家,對亞洲與全球穩定產生不利影響」,強調「北京不武、臺灣不獨是維持亞洲與全球穩定的關鍵」。這正是國民黨反臺獨、反戰爭的理由,與國際社會主流民意相符合,絕非向中共投降或自我矮化。
賴清德談二戰,卻不提對日抗戰勝利、軍民犧牲奉獻;談兩岸關係,只提中共威脅、不提臺海和平,堅持走在戰爭火線上,從未思考該如何爲兩岸降溫。
面對如此偏執的執政黨,新任黨主席應先喚醒國人對臺獨風險的警覺、凝聚朝野共同捍衛中華民國、維護臺海和平的共識,進而帶領中國國民黨成爲穩定兩岸關係的中道力量。
(作者爲中國國民黨大陸地區黨代表)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