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支持能帶領檯灣突破兩岸僵局的國民黨主席(許弘霖)
國民黨主席選舉將於10月18日登場,彰化縣國民黨團29日下午於彰化縣議會舉行地方黨務人士座談會,與會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右起)、前立委鄭麗文、前臺北市長郝龍斌、立委羅智強、前國大代表蔡志弘、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溫予菱攝)
國民黨的新任黨主席選舉正如火如荼地在全臺灣展開,前臺北市長郝龍斌、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臺大教授張亞中、前國代蔡志弘及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共6人蔘與角逐,透過公平、公正與公開的程序,由黨員選出新任黨主席,帶領國民黨衝鋒陷陣,延續反擊大罷免的氣勢,在2026及2028繼續趁勝追擊、重返執政。
不可否認,現任黨主席朱立倫這些年帶領整個黨對抗擁有執政優勢的民進黨,在極度缺乏資源的情況下,能接連贏得地方選舉併成爲國會最大黨,可說是功不可沒,即便社會普遍認爲他的政治精算只爲自己,卻無法抹滅他帶領國民黨谷底翻身的功績。
由於衆所期待的臺中市長盧秀燕希望能堅守臺中市府、爲國民黨固守中部票倉而未出馬參選,不過所有候選人都在這次選舉過程採「尊盧」路線,應該是所有黨員目前的唯一共識。雖說有些黨員或支持國民黨的民衆對盧秀燕選擇迴避感到失望,甚至還以朱立倫與新北市長侯友宜的瑜亮情結大做文章,不過若從朝野攻防的角度來看,盧迴避參選的理由其實可理解。
民進黨早已將盧秀燕視爲2028的最大且唯一假想敵,況且賴清德民調不振,此時此刻必然會動員黨政媒體全力圍攻。倘若盧還要分心於黨務、且沒有防線爲她擋子彈,就怕會提前出局。因此,選出能團結全黨、又對權位不忮不求的黨主席,就成了所有黨員的共同心聲。
在現代政黨政治,政黨領導人要具備多項條件,能爲黨募款、能整合派系、政治經歷豐富且足以穩定兩岸關係等,纔是國民黨主席的必備條件,能說善辯的口才僅是其中一項,畢竟黨主席不是名嘴。
首先,臺灣當前面臨的最大危機就是潛在的兩岸衝突風險,國人都希望國家領導人能以國安民生爲念,積極打造兩岸溝通機制,不容一絲意外發生。兩岸人口、土地、軍力等各要素相差懸殊,臺灣根本沒有與中國大陸進行軍備競賽的本錢,更沒有與對岸開戰的任何條件,所謂戰到最後一兵一卒都是讓兩岸人民生靈塗炭的政治謊言。基於此,新任國民黨主席就必須有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的經驗,也知道如何在捍衛中華民國主權及維護臺灣安全的基礎上,與中國大陸進行交流溝通。
其次,國民黨主席的最大挑戰就是帶領黨重返執政,這當然不簡單,應該說是艱鉅且難辦到的任務。自負滿滿的賴清德必然極盡全力連任,國民黨就要肩負起團結在野黨的責任。相信經過這兩年的磨合,國民黨與民衆黨的默契應該會越來越好。此時,不忮不求的黨主席就成了能讓各方人馬放心的最佳人選。
「親美不舔美、和陸不舔共」是國民黨處理臺美及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不僅符合黨章,更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而來的對外路線。近期民調結果顯示,大多數民衆珍惜臺灣現有的民主政治,但都希望兩岸能維持溝通交流的局面,藉此增加彼此認識也避免誤判。這是國民黨爭取民心的最大後盾,更是擴大支持度的難得機會。因此,新任黨主席可說是任重道遠,要重新凝聚基層士氣,也要提出具體務實的兩岸論述說服國人,否則要重返執政何其困難。
一個願意放下自己、只求爲國爲民找出路的政黨領導人,才符合所有黨員、乃至於國人的深切期待。身爲長期爲兩岸關係奔走的黨代表,多年前曾建議黨中央強化反臺獨論述,因爲反臺獨不僅是消弭臺海衝突的解方之一,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故深獲長官們肯定。
本人再次誠心呼籲黨員同志們能集中選票,選出一個能堅守中華民國、捍堅守中華民國、捍衛臺灣家園的黨主席,帶領國民黨再造黨魂與重返榮耀。(作者爲中國國民黨大陸地區黨代表)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