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罷免玩過頭 賴卓柯體制如何善後?(沈迺訓)

新竹市雙罷總部操盤罷免失敗,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帶領衆人向支持者、志工深深鞠躬。(王惠慧攝)

臺灣726大罷免的終局結果,是民進黨及其青鳥側翼黨羽收下24+1比0的大完封慘烈敗局,結果更是重重跌破一干戴上綠色有害濾鏡下觀察臺灣政治的專家眼鏡。如此戲劇性結果最具意義的是,將讓往後衆人分析臺灣政局時,可以先行「祛魅」,不再迷信綠營臺灣意識對於選舉影響有重大加成,理性思考原來執政良窳纔是臺灣人民擁戴與否的關鍵所在。

這場大罷免如果從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於今年1月4日舉行記者會,狂言要罷免立法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啓臣,以及41席國民黨區域立委的預告大罷免潮開始算起,直到726投票的結束,爲時203天。將近半年的時間裡,臺島可謂無一日之安寧,人民無一刻得安寢,社會盡是對立衝突,綠營上下極盡撕裂臺灣社會信任之能事,他日曆史敘及此事時,不冠以「2025臺灣大罷免之亂」名稱,則不得以充分說明此事性質之惡劣,足堪後世從政者引以爲戒。

回顧大罷免之亂始末,始於總召柯建銘的權欲薰心與總統賴清德的權壑難填。二人僅因不滿於2024大選後無法全面把持臺灣朝政操控政局,竟分別扮起黑白臉角色,開始就國民黨、民衆黨推動立法院職權修法展開打擊,大肆濫用憲法制度性權力加以覆議、釋憲,迫使大法官礙於形勢宣告在野修法違憲。自此朝野嚴重走向對立,即已埋下日後大罷免的種子。

嚐到違憲宣告的短暫甜頭後,二人不知收斂更食髓知味,在接續會期就國民黨、民衆黨黨團提出「三大法案」(《憲訴法》、《選罷法》、《財劃法》)等修正案,以及總預算案、大法官人事案等重大法案,採取全面抵制的手段,意圖全面扼殺在野挑戰執政威信的一絲可能。期間更有假稱公民團體實爲執政黨附庸人士組成所謂的「青鳥」,無端發起「冬季青鳥在臺北」冒充多數民意對在野進行無差別政治打擊。

隨後顯然柯建銘認爲民氣大有可爲,又與賴取得共識後,旋然發動記者會聲稱臺灣大罷免潮將臨,要將全部國民黨籍立委盡數罷免,輿論一時譁然,難以置信執政黨竟會發動如此瘋狂行動。然而不久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就宣佈成立「反共護臺志工聯盟」,開始在全臺藍營區域立委選區展開連署罷免,顯然是一場蓄謀已久的當家鬧事行動。

等到國民黨反應過來,並展開罷免綠委反擊時,早已時不我予。綠營不僅接連攻下數十個藍營區域立委的一階、二階連署陣地;更假執政優勢,促使檢調部門針對性辦案,一舉將藍營連署抄襲以小案大辦的方式大肆查捕,導致連同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全臺數十位黨工遭到羈押、重金交保等大刑伺候。大罷免於此已是聲勢全面倒向綠營,國民黨僅是一息猶存以拖待變而已。

期間柯建銘雖曾一度否認是大罷免一詞的發明者與發動者,更誣指大罷免系國民黨發起,然而他在此事扮演的角色早已衆人皆知,絲毫不容柯誆言抵賴。且柯不斷高舉抗中保臺的政治大旗,綁架整個民進黨在其仇中戰車上;更無理要求臺灣人民支持罷免,否則就不是臺灣人。柯的各種荒唐愚民的政治語言,在203天中不曾中斷,實已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在關鍵時刻,柯更嚴重「反民主」喊出要用「刑法100條處理藍委」。至此,柯與整個賴政府已陷入政治瘋狂局面,嚴重與民意脫節,有如慈禧太后與其後黨不顧形勢,瘋狂發動義和團拳亂後宣佈對八國宣戰一般的脫序演出,最終也步上慈禧失敗後塵,在大罷免大玩瘋後,遭到臺灣人民24+1比0大完封的憤怒抵制。

如此與綠營預期差距甚大的投票結果,身爲發起人的總召柯建銘,以及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着實難逃臺灣民意與綠營內部針對大罷免戰犯名單的嚴厲點名。更有一干青鳥網軍側翼的從犯,同樣必須爲此次大罷免對臺灣社會造成的失序撕裂,與上開三人負起連帶最重之政治責任,否則不足以平息沉重民怨。

然而作爲戰犯之首的柯建銘,在得知投票結果後,猶是一副怙惡不悛,依然故我貌。口先稱承認失敗、尊重結果,後卻補上失敗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利,但仍堅定捍衛民主價值。顯然無意爲大罷免鬧劇負上任何政治責任,更遑論要其辭去總召乃至立委職務,以向臺灣人民謝罪。柯行徑之乖張態度之惡劣,着實讓臺灣人民瞠目結舌難以忍受。

隨着726的史詩級失敗,823的7位藍營待罷立委幾可宣佈安全過關。諸多罷團如非看清局勢開始躺平,就是不滿成爲墊背,要求民進黨自己要站上第一線。當初以正義化身登場的青鳥,如今卻被賴卓柯體系當成烏合之衆隨時準備解散,這種烏鴉充作青鳥飛上枝頭變鳳凰不成,最終還要被飼主棄養的結局,可謂是樹倒猢猻散之政治現實血淋淋的範例。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