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大罷免後 重回健康的民主正軌(李建榮)

歷經726及823的兩波投票後終戰了,民進黨及其配合運作的罷團所推動的31位國民黨區域立委及民衆黨新竹市長的大罷免案以大失敗爲結局。但是此案對臺灣民主發展的傷害,還是應予正視。(本報資料照片)

紛擾長達一年以上的大罷免活動,在歷經726及823的兩波投票後終戰了,民進黨及其配合運作的罷團所推動的31位國民黨區域立委及民衆黨新竹市長的大罷免案以大失敗爲結局。但是此案從開始的動機到推動過程對臺灣民主發展的傷害,還是應予正視,並從中得到教訓,跌倒後重新再爬起,撥亂反正,重回健康的民主正軌。

今年3月在參加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召開的紀念孫中山百年逝世研討會上,我搭乘電梯看到不少支持大罷免的醒目張貼。我對在場的研究生呼籲,鼓勵他們從孫中山思想提出的罷免權來看這次無差別罷免全部在野黨的立委究竟有無正當性。我盼望在未來的一兩年內,能夠看到有公正的學術性論文發表。

這次大罷免民進黨先是隱身其後,由所謂公民團體發動,但最後的發展卻是兼任執政黨民進黨主席的賴總統宣稱該黨與公民前行。公民團體與公民都是中性名詞,但是臺灣的絕大多數媒體不查,導致閱聽大衆會被誤導。因此媒體教育及媒體的在職訓練,對於報導的名詞定義應該要有所解說其背景。臺灣不嚴謹的媒體把關,造成公民團體、公民,甚至愛臺灣都成部分黨派或團體的專利。

其次所有團體或個人介入政治表態的動員,有其自主或非自主的可能性。這次國民黨不少黨工因爲執行黨部以罷制罷的指令,受連署時間限制,便宜行事,指使志工或同仁抄寫黨員名冊而被檢方羈押,這也顯示國民黨基層動員實力衰退。

反觀民進黨資源豐沛,文化總會成爲動員藝文界支持的幕後發動機。60年前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是針對大陸文化大革命而成立,專職爲復興中華文化而努力。而今該會卻變質,由民進黨黨工擔任要職,動員聯繫各部會出資贊助親綠藝文團體拍片或辦演唱會種種活動。這次大罷免活動,國民黨揭弊順藤摸瓜,查出《零日攻擊》片商接受勞動部就業安定基金贊助的不法事蹟。

這讓全國多數拿不到政府補助的藝文團體瞭解問題出在哪裡,也會讓社會各界及在野黨立委更加嚴格監督政府補助款發放對象的公平性。若要公平就要公開,從評鑑委員的遴選開始就要被監督,是此次大罷免案溢生出來的反腐作用。

再者,可以讓獅子會等國際民間社團反省,這是國際性傳統不分黨派的優質社團,社團能夠邀請到總統出席活動固可增加榮耀,但是像這次成爲大罷免總統國家十講的政治道具,像有介入到政爭的活動則應該避免。否則像要清掉雜質或是表決多數不算贏的政治立場在國際性社團發表,實是不妥。今後獅子會或扶輪社的領導人士受到政府有關人士聯繫舉辦活動時,要審慎瞭解活動性質,避免對自己多元性社團的發展有負面影響,例如這次大罷免31:0的結局,主辦國家十講之一的獅子會,就沒那麼光彩可言。

民進黨這次發動大罷免,顯然是從上次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成功嚐到甜頭,想要如法炮製,奪回多數黨的地位,甚至扳倒韓國瑜國會龍頭寶座,但未如願以償。

民進黨雖然雙重少數執政,已經掌控立法院以外的四個院,唯獨立法院不受控,因而運用各種議事抗爭策略,讓立法院混亂無效率,進而影響立法院的形象。

但立法院本就是代表多元民意的共議機關,因此紛亂本是正常,但多元不代表可以沒有效率,因此議事文化的傳統,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還需遵守。

大罷免雖已塵埃落定,但是國會多數主政的原則,民進黨顯然仍不接受,因此讓國會多數聯盟組閣或組聯合內閣都不在賴總統的考慮範圍之內。那麼繼續由雙重少數的政黨進行的內閣局部改組,實際上是換湯不換藥。

後大罷免時代的立法院,31席的國民黨區域立委有最新民意爲後盾,相對於一選平安過4年的民進黨區域立委當更有戰力。若民進黨的政府官員仍不改身段,行政立法兩院就難以和諧,民進黨在踢到民意鐵板後,是否會繼續不被信任,影響到2026九合一及2028大選,相信是賴卓體制最大的考驗。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