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懲獨意見與反臺獨統一戰線(沈迺訓)

大陸國臺辦及相關部門21日聯合舉辦專題發佈會,發佈《關於依法懲罰「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摘自中國臺灣網)

日前大陸官方宣佈爲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切實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根據其內部《反分裂國家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規制定出《關於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內容則羅列各種臺獨犯罪樣態及其適用刑責,從數年到死刑不等,並要求有關部門貫徹執行。

公告一出自然引起島內震動,朝野民間陸續表態,惟多對《意見》內容表達抨擊,或有稱管轄權不及臺灣或中華民國,或有稱將廣泛殃及百姓言論自由乃至於出國安全等。對此陸方必須注意到,或許陸方自認在《意見》中早已清楚敘明觸法形式,應只對從事政治工作者有所影響,對普羅大衆並無針對性;然而在《意見》內容中,仍數次出現所謂「其他」圖謀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行爲,此種不確定的法律概念極易被聯想爲陸方自由心證的一種帝王條款,無意間又提供了綠營方面恫嚇不知情人民的反擊材料,豈非是實施《意見》的本意?

儘管《意見》的出臺可望對臺獨行爲人產生「水晶球效應」,預示臺獨行爲人對違法將產生重大犯罪成本的可預見性與執行的合法正當性,確實是一種能嚇阻從事臺獨的法律工具。但陸方必須深刻認知到,反對臺獨纔是目的,《意見》只是工具,工具永遠不能成爲目的,兩者錯置的結果必然會是災難,例如此次《意見》敘及的死刑,就極易讓綠營方面偷換概念,讓死刑從反獨工具變成反獨目的,絕非良策。

且既早有《反分裂國家法》等反臺獨法規卻又再度公佈《意見》,除非陸方決定迅速找對象開刀立威,否則並不會產生實質的法律效果。1765年英國對美洲殖民地制定《印花稅法》卻無力執法徵稅只好放棄實施,結果爲了面子在隔年又制定了《公告法》規定英國有權恢復任何遭到廢止的法律,此種聲張權利卻無力執行的狀態就被時人伯克Edmund Burke評爲「立了一法卻又要另立一法來實施,只會是徒勞無功」。《反分裂國家法》等法律之於《意見》不應如此作法。

更爲憂心者,《意見》的提出,極可能讓反臺獨的行動變調,變成一場針對臺獨二字的名詞的戰爭,而不是純粹的反對臺獨的行動。有如「反恐」,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任內決定不再使用「反恐戰爭」一詞,此舉並非是美國已經獲得勝利,事實上美國也只是以反恐爲名,方便出兵伊拉克、阿富汗;而是美國意識到反恐政策的針對性與攻擊性已經造成嚴重政策後遺症,批評家直言美國不能打一場針對一個名詞的戰爭,只能不斷用行動追捕與挫敗恐怖主義者。陸方必須以「反恐」爲鑑。

或許陸方對於臺灣方面統一的期待,多年以來已從滿腔期望變成深感失望,爲諸多惠臺措施未能立即轉化爲支持統一的動能感到挫折。有關於此,陸方實須重拾毛澤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理論。

面對比現今反臺獨更爲艱難萬分的革命時期,毛體認到當時中國國內各個階級對革命的態度隨着各自階級利益不同而有重大歧異,不利於共產黨壯大發展。但毛精準估計到隨着抗日的到來,必然會讓各階級的政治態度產生重大變化,這是共產黨翻身的關鍵機遇。對此毛批評了黨內的關門主義對於部分階級的刻板印象排斥心是在「爲淵驅魚,爲叢驅雀」,將「千千萬萬」’和「浩浩蕩蕩」潛在的革命支持者通通都趕到日本帝國主義敵人那一邊去,痛斥關門主義者的思維無異是帝國主義的奴僕。

此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召開「瓦窯堡會議」,徹底清算黨內仍存在的左傾關門主義傾向,制定新形勢下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與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通過了《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決議》中指出:「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各階級階層、政黨以及武裝勢力,重新改變了與正在改變着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結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頭子蔣介石;不但要團結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團結開始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不使一個愛國的中國人不參加到反日戰線上去,提出要結成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瓦窯堡會議確立了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成爲往後歷史發展的重要轉折。陸方應從過去的成功經驗找到靈感,反問自己《意見》的提出是否有事先考慮到臺灣各個不同階級的階級利益?反臺獨的重大機遇已然來臨?《意見》是否造成一種關門主義的思維將潛在至少是反臺獨的支持者通通趕到敵人那邊?誰是新時代的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頭子蔣介石?如何建立新的最廣泛的反臺獨統一戰線?以前及《決議》與《意見》的內涵異同?凡此種種實有待釐清再議。

套句毛澤東的理論與說法:反臺獨工作「急不得」!是一場曠日廢時的持久戰,革命道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小心冒險主義與關門主義!陸方推動反臺獨工作在歷史時機未到以前應從思想層面做起,亦即尋求軟實力的展現,唯有透過大陸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健發展與制度的優越性去證明統一的好處與必要,如此陸方纔能主導和平統一的政治議程與逐步導正臺灣人民的政治偏好,透過兩岸正常交流下的資訊流通去引導臺灣人民對國家認同與利益的產生重大轉變,和平統一何愁不能水到渠成。(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