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一個不敢對美國說NO的臺灣(沈迺訓)
美國總統川普自恃美國全球霸權,濫行發動全球性的一系列關稅加徵行動,加諸各國種種形同強買強賣的附加條件,臺灣廣大產業將面臨本世紀最爲嚴峻的企業生存挑戰。(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自恃美國全球霸權,濫行發動全球性的一系列關稅加徵行動,加諸各國種種形同強買強賣的附加條件,縱使全面傾美的臺灣也難倖免於難,早在4月初就被川普宣佈對我實施32%之「對等關稅」,貿易待遇誠屬嚴苛無比。今又再傳經濟部內部資訊中,我已向美方保證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臺企4年投資2500億美元。一旦內容屬實,則臺灣廣大產業將面臨本世紀最爲嚴峻的企業生存挑戰,無疑是嚴重動搖臺灣經濟基礎。
綜觀賴政府先後應對關稅舉措,非僅不願回以適當反擊,而是選擇全然對美服從的政策態度,直接搬出包括關稅、擴大對美採購在內的五大方案欲結川普之歡心。而川普仍是不改一副天朝老大心態,對臺灣卑微採取「以稅事美」的姿態視爲理所當然,在日前宣佈對我課徵20%的對等關稅,表面較四月宣佈的32%爲少,但此稅率卻遠差於日、韓等同爲友美的國家,逼得我政府必須另加條件,先前傳言逼迫臺積電入股英特爾49%、臺灣再增加投資美國4千億美元,纔可能爭取到比照日、韓的稅率待遇。
如今經濟部內部資訊外漏的說法,更是擴大到保證美國商品全面市場開放,其中包含取消包含小麥,玉米,大豆,乳製品,肉類與水產品,蔬菜和水果,汽車及相關產品,化學品,化妝品,醫療器械,藥品,機械的關稅。同時還承諾美方臺灣企業4年赴美投資AI伺服器、半導體、ICT、電子代工業等領域共2500億美元。如此條件可說無一對臺有利,且盡是爲壓榨臺灣而來。
面對川普這種濫用國家地位大肆欺行霸市,對臺灣在內的各國威逼強買強賣,如此壓迫政策的作風之惡,絲毫不遜於日本當年威逼北洋政府袁世凱吞下對華二十一條要求行徑,臺灣難道不應記取「真心換絕情」的教訓,勇敢嘗試對美國說一次NO?
誠然就國際政治現實,臺灣沒有能力單獨面對中共強大的政經軍事壓力,選擇加入美國的民主勢力陣營來換取較爲有利的亞太權力平衡局面,是任何臺灣執政者難以捨棄的國安選項。
臺灣僅盼美國帶念我方長期以各種形式與預算資源,實質反哺美國之情,能儘量以互惠的基礎達成對我傷害最小的關稅協議內容。如今川普卻是趁人之危,漫天喊價,幾乎要將臺灣護國神山掏空殆盡,連帶要我全面吃下非合理市場運作條件下的鉅額投資與採購案,我政府孰能就此接受如此不公平壓迫的關稅方案?
於此,臺灣應拾起日本政治家石原慎太郎與索尼創辦人盛田昭夫共同撰寫的《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的著書精神。該書主張日本應善用其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的優勢,作爲對美談判的籌碼;日本人在與美國人交涉時採取強勢、自信的態度,更能換得實際尊重性的政策待遇;建議日本了結對《日美安全保障條約》的依賴,走向真正的自立;以及政府應善用本國企業集體合作精神與品質優勢,主張政府應保護企業並提升國家競爭力。
作者二人對於日美關係長期處於不平等地位,分別從政治民族主義的角度以及經濟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來爲日本國家正常發展道路提供灼見。出版彼時兩國正處於貿易摩擦高峰,日本以汽車與半導體產業崛起,美國則以貿易赤字與安全依賴爲由,要求日本重大讓步。
對照今日臺灣,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地位關鍵,有如1980年代的日本。而今美方以「不對等條件」換取關稅減讓,其手法與當年無異,甚至更爲強勢。美國將臺灣的戰略價值歸爲美國利益視爲理所當然,片面要求我交出主權性資產與鉅額國家投資,這早已不是貿易談判,而是不折不扣的帝國霸凌式的經濟勒索。
臺灣人民實應團結起來當政府的靠山,讓政府適時對美表達反對聲音。包括要求美國清楚認知我核心利益不可讓步處;政府應以產業優勢爲槓桿制定談判方案;嘗試與日、韓或歐盟等其他國家策略結盟進行跨國的多邊貿易談判機制,強化彼此對美談判籌碼,降低單獨面對美方壓力的風險;作好美國拒絕方案後的風險因應,而不懼於可能傷害對美關係的後果。這種「可以說不」一次的態度絕不是反美,而是拒絕服從式從屬關係,要美國切實尊重臺灣的核心利益。
《一個可以說NO的日本》一書曾批日本政府與企業界對美態度軟弱、缺乏透明與戰略主張,導致社會無法形成統一立場。現今臺灣也不應重蹈覆轍,賴政府有責任適度揭露談判進度與底線,讓民間企業、智庫、國會與輿論共同監督、參與,確保不至出現出賣長期國家利益換取短期政黨利益的情況。更重要者,唯有全民凝聚對外的談判意識,臺灣纔能有真正的「說不」的實力與正當性。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