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鋰電供需格局或迎來改善 海外市場份額提升具備發展競爭力和潛力

近日國內鋰電產業鏈企業赴港上市進度加快,多家企業自2024年下半年以來“搶灘”港股,爲全球化佈局鋪路。考慮到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快速提升,未來2-3年鋰電行業更大的成長潛力或來自歐洲和新興市場。由於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性,各國均以關稅等爲手段推動本土化戰略。有海外擴張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進一步成長和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

隨着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歌猛進,2024年鋰電產銷也迎來大幅增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096.8GWh和1039.5GWh,同比分別增長41.0%和42.4%。在出口方面,2024年累計出口達197.1GWh,同比增長29.2%。在裝車量方面,2024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548.4GWh,累計同比增長41.5%。

從需求側來看,國內在“以舊換新”政策延續、2026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減半的影響下,2025年新能源汽車在性能、科技感、性價比上的優勢或推動市場繼續高速增長。歐洲則由於碳排放政策加碼,中歐貿易爭端的解決或將有利於中國車企進入歐洲市場從而形成“鮎魚效應”。此外,鋰電在低空經濟、機器人、消費電子等衆多新興產業發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從供給側來看,在海外,美國電池企業依靠美國《通脹削減法案》(IRA)的扶持勉強維持盈利,但該法案未來的不確定性也打消了企業擴產的積極性;歐洲方面,北歐電池巨頭Northvolt已申請破產保護,其他本土產能也缺乏競爭力。與此同時,國內鋰電龍頭企業進入新一輪的產能擴張期,二線電池企業也逐步走過產能利用率的“至暗時刻”。此外,在新技術方面,固態電池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預計2026-2027年有望實現量產上車;鈉離子電池憑藉低溫性能、充放電倍率以及潛在的性價比優勢,也可能逐步起量。

整體來看,鋰電行業供需格局或迎來改善,國內鋰電企業當前塑造出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在海外市場取得大幅突破,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產業鏈龍頭在國際化浪潮中具備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同時差異化的定位也有望爲二線企業贏得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