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高中生飲酒率高得離譜 專家建議25歲後再飲酒

臺灣飲酒文化盛行,但近年來飲酒型態逐漸從家庭聚會轉向同儕影響,飲酒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今舉行國際酒癮防治策略交流。記者翁唯真/攝影

臺灣飲酒文化盛行,但近年來飲酒型態逐漸從家庭聚會轉向同儕影響,飲酒年齡層也有下降趨勢。臺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主任方俊凱指出,據國健署2023統計,高中生及國中生過去30天的飲酒率分別達30.4%與11.4%,顯示青少年飲酒問題不容忽視。他建議臺灣可借鏡韓國的應用「計劃行爲理論」將酒害防治教育推向國中小,建議25歲後再飲酒。

方俊凱今出席國際酒癮防治策略交流說,據統計臺灣大學生在過去30天飲酒率達38.45%,其中14.39%曾有豪飲行爲(一次飲用6杯以上)。高中生的過去30天飲酒率爲30.4%,國中生則爲11.4%。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陳柏熹提醒,市面上許多便利商店販售的氣泡酒、果汁調酒等外觀繽紛、口感微甜的產品,容易讓年輕族羣誤以爲沒有危害,逐漸養成飲酒習慣。

方俊凱說,而臺灣成年人口中,2022年統計飲酒人口約843萬人,其中100萬人屬於酗酒族羣。整體月飲酒率爲24.4%,男性32%、女性17.1%;月豪飲率則爲3.9%,男性6.5%、女性1.4%。酒精與多種癌症風險密切相關,包括口腔癌、食道癌、肝癌及乳癌等。臺灣男性因酒精導致的癌症發生率達8.3%,死亡率8.8%;女性則分別爲3.5%與3%。

方俊凱表示,臺灣有高達47至53%人口具 ALDH2缺陷,爲全球最高比例。這類人飲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悸等症狀,長期下來更增加罹癌風險。

方俊凱說,日本在2013年通過酒精健康相關問題對策基準法,將酒害防治納入健康政策,不僅規範酒駕,還要求酒品標示酒精含量,並透過APP供民衆查詢。例如一瓶330毫升啤酒含約10公克酒精,日本規範男性、女性每日安全飲酒量分別爲40公克與20公克,而臺灣目前建議量則爲20公克與10公克。

方俊凱表示,韓國則透過「計劃行爲理論」,在家庭、學校及社區多層次推動教育介入,降低青少年飲酒率。方俊凱認爲,臺灣在這方面投入仍不足,應加快腳步,將防治向下紮根。

方俊凱說,自2006年起政府提供酒癮治療補助,每人每年最高可獲4萬元,2015年更進一步整合醫療與社會復健服務。然而,2010年衛福部曾草擬酒害防制法,內容涵蓋廣告限制、健康稅與警示標語等,但因酒商強烈反對及部分民衆憂慮米酒價格上漲,最終未能通過。現行僅針對酒駕加重刑責,對酒品廣告、稅收與社區治療制度仍無專法規範。

「建議25歲後再飲酒」方俊凱表示,除持續強化社區治療網絡外,更應在教育端投入資源,避免青少年過早接觸酒精。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