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 治沙 造林 農業”協同發展築牢臨澤生態屏障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李炳 劉建軍

秋日,走進臨澤縣板橋北灘50萬千瓦光伏治沙項目現場,荒漠戈壁中,一排排魚鱗片式的湛藍色光伏板整齊排列,從空中俯瞰,由成千上萬塊光伏板組成的治沙集陣綿延不絕,昔日茫茫戈壁煥發出新的“生機”,繪就了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綠色”畫卷。

臨澤縣北部戈壁、山地、荒漠區缺水、風沙大,多數植物難以存活,但該區域屬一類光熱資源區,具備大規模實施光電和風電項目開發的基礎條件,通過光伏電站開展生態治理,可以有效實現防風固沙、改良土壤和恢復植被等,將太陽能開發與沙漠治理充分結合起來,真正實現光伏電站對荒漠化土地進行治理和生態綜合利用,經過多年治理,這裡原本裸露的沙地逐漸被植被覆蓋。“我們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光伏治沙示範等項目有效降低沙化土地地表水蒸發,改善沙化土地植被條件,提高沙化土地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實現了新能源與生態保護融合綠色發展。”臨澤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龍源建晟光伏電站生產技術部專責王進魁說。

隨着一批批光伏治沙項目的落地建設,不僅爲全縣新能源產業注入強勁動力,也推動北部生態環境加快改善。目前,全縣已建成風光電新能源項目15項,裝機併網容量186.1萬千瓦,協同治理12000畝荒漠土地。

光伏治沙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臨澤縣還利用光熱資源,積極探索“牧光互補”發展新模式,將“閒置棚頂”變身“綠電生產線”,提高土地綜合高效利用,推動“光伏+畜牧養殖”現代化綠色發展。

在位於臨澤縣板橋鎮的甘肅匯澤牧光互補養殖場,一棟棟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圈舍頂棚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成羣的肉牛悠閒進食草料,飼養員正在進行日常消毒殺菌和投喂飼料工作。據瞭解,該項目養殖場佔地面積100畝,總投資6600萬元,於2024年8月建成牧光互補標準化牛舍4棟,並在牛舍頂棚裝機4.3兆瓦牧光互補標準支架分佈式光伏集陣,用清潔能源爲現代農業注入新動能。

“每個牛舍都安了光伏板,總共建了4棟牛舍,上面發電,下面養牛,加上空地的光伏支架,我們這個廠一年發電量大約480萬度,年收入在280萬元左右。”臨澤格瑞達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匯澤牧光互補養殖場場長白虎介紹道。

近年來,臨澤縣搶抓“雙碳”戰略和“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政策機遇,加快推動“光伏發電+”產業發展模式,努力實現增綠、增能、增收“多贏”。探索實施“光伏+治沙”生態治理方式,實現“板上”發電、“板下”治沙,切實改善土地沙化區域的生態環境,創新應用“光伏+養殖”生態飼養模式,發展頂上光伏發電、棚舍內養殖新模式,實現了“棚上發電、棚下養殖”的產業互補和生態治理,以及產業發展的“雙促進”。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踊躍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