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再起 對美投資代價高 韓陷兩難
韓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癥結在於雙方對赴美投資方式及收益分配的分歧。(美聯社)
韓美關稅談判陷入僵局,癥結在於雙方對赴美投資方式及收益分配的分歧。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上週放話,要求韓國比照美日協議模式辦理,否則15%對等關稅將調回25%。有專家則直言,爲了保住15%稅率,韓國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卻只能守住125億美元對美出口額,根本不划算。
韓美於7月30日達成原則性共識,美國把對韓國的對等關稅從25%下調至15%,韓國在美投資總額達3500億美元。但針對汽車等商品,美方並未按約將稅率降至15%,仍適用25%稅率。相較之下,美國總統川普已在9月4日簽署行政命令,確認對日本的對等關稅和汽車關稅均爲15%,且不疊加原稅率。
韓國承諾投資的3500億美元,相當於其4200億美元外匯存底的83%,而日本外匯存底爲韓國3.2倍以上,日美達成的5500億美元投資,約合日本外匯存底的41%。日本對美投資額僅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1%,而韓國則高達17.5%。可見,韓國承受的壓力要大得多。
起初,韓方意在降低直接投資比重,透過擔保、貸款等方式組建基金;但美方近來要求韓方比照日本的協議,擴大直接投資比重。爲此,韓國則請求與美國達成無限額貨幣互換協議,以免投資過程中外匯流動性出現問題。
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經濟學家貝克(Dean Baker)在11日撰文,對比日韓兩國出口數據。去年日本對美出口額爲1480億美元,預計因追加關稅減少的出口額約爲140億美元。這意味着,爲保住140億美元市場而投入5500億美元,絕非划算交易。
貝克另針對韓國指出,「如果美國將對等關稅從15%重新提高到25%,韓國對美出口額可能減少125億美元,相當於韓國GDP的0.7%」。他質問道,「爲了守住這125億美元,爲何要付出3500億美元的代價?」
他建議,「與其如此,不如拿出川普所要求3500億美元的二十分之一(175億美元),用於扶持受對美出口減少影響的企業和勞工,這對韓國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