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新政衝擊跨境圈,賣家漲價潮來了

近段時間,人們討論的熱點話題非關稅莫屬。無論是傳統外貿企業,還是跨境電商賣家,如果產品涉及美國市場,業績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等諸多挑戰,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漲價的呼聲日益高漲,部分反應快者,在新政出來的第二天已經上調了產品價格。安克、巨星科技、致歐等跨境大賣的諸多應對策略中,漲價正好位列其中。

與此同時,大量美國消費者的恐慌情緒同樣正在蔓延,物價上漲的焦慮迫使他們開啓囤貨模式,根據外媒報道,很多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一上架就被搶光了。美國消費者反饋,很多產品已經提價,比如,原本價值在18美元左右的防脫髮洗髮水,現在已經漲至3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本土賣家似乎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大批賣家由於自身沒有能力在美國本土生產產品,只能依賴其他國家,新政將給公司造成巨大傷害,一美國本土亞馬遜賣家計算過後發現,預計2025年將爲關稅額外支付近4000萬美元。

“美國人工支出大概是中國的6-7倍,當地採購的材料價格也比中國高。部分中國賣家的產品即使漲價了,依舊有價格優勢!”多位美國本土賣家表示,公司產能仍然依賴進口的零部件,關稅將導致美國本土的製造成本明顯上升以及通貨膨脹帶來的全行業成本上升,這是傷人八百自損一千的行爲。

一批賣家業績受到衝擊!新政或將引發市場洗牌

特朗普政府聲稱4月9日起對主要貿易伙伴加徵關稅。本輪加徵完關稅後,對美出口的產品遭受成本上漲危機。

此外,自2025年5月2日起,美國將正式取消針對中國出口的價值800美元以下商品的“小額免稅”政策,最新消息顯示,美國再次上調小額包裹的關稅額度,5 月 2 日- 6 月 1 日,每件小額包裹的關稅從 25 美元提高到 75 美元 (6 月 1 日後,每件小額包裹的關稅從 50 美元提高到 150 美元。)

大批出海賣家將美國市場當做主要出口目的地,關稅新政來襲,他們預計部分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將面臨一定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1.關稅成本上升:部分產品被納入加稅清單,短期內對毛利率造成一定壓力;2.客戶下單節奏放緩:個別客戶在等待政策明朗化,出現短期觀望情緒。

業內人士“風中的廠長”擁有十幾年外貿經驗,2024年外貿公司美國訂單佔了近7成,關稅新政出來後,雖然已經做好的數條櫃子暫時問題不大,還是立馬通知公司把新生產採購暫停,跨境電商的貨物也暫停發貨。

“小額免稅”政策取消,同樣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根據跨境電商賣家小張(化名)自述,公司將近70%的訂單都是通過直郵小包進入的美國市場,具有顯著的價格優勢,現在新政一來,產品最大的優勢沒有了,美國市場將變得不再好做。

“新政加快各類產品的市場供應調整,在高關稅情況下預計很多中小廠家會陸續退出。”事實上,已經有多位賣家表示,接下來可能會改行。

低價電商平臺,首先受到衝擊,產品售價可能會大幅上漲。近日,拼多多“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宣佈將推出“千億扶持”計劃,未來三年內擬投入資金、流量等資源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加碼高質量電商生態建設,助推平臺商家新質轉型升級。跨境中小商家正好在“千億扶持”計劃的補貼行列中,拼多多方面表示,國際關稅形勢日趨複雜,關稅變動帶給中國出海供應鏈的衝擊巨大,中小商家在訂單與利潤的拉扯中舉步維艱。“千億扶持”計劃將加大跨境補貼力度,提供物流、合規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商家穩定生產、降本增效。

但一個衆所周知的事實是,新政必然會帶來物流等成本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物流成本上升的過程中,還會伴隨着查驗時間大大拉長和轉運速度變慢等各種連鎖負面反應,這些都給賣家運營帶來挑戰。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運往美國的貨量,約有35~40%已經暫停出貨!

跨境大賣帶頭漲價,甚至開始“去美國化”

美國加徵關稅帶來一系列影響,安克、致歐、巨星科技等跨境大賣已經多舉並措,積極應對這輪考驗。具體來看跨境大賣的應對策略,離不開“提高產品售價、加快海外產能佈局、擴大全球供應鏈、開拓新銷售渠道”等關鍵字眼。

1、漲價方面,目前來看,全行業未來都會有漲價的需求。

濤濤車業將視具體關稅落地或後續變化等情況,通過漲價形式基本抵消關稅成本的上升。經測試,即使公司進行上述幅度的漲價,銷售價格也低於美國本土廠家的價格,仍然具備成本上的優勢,對市場影響有限。

致歐科技稱將在美國市場進行產品漲價以應對短期成本衝擊。

安克創新認爲漲價是可用的一種手段,但不會是首選。對於現有產品,可以通過減少促銷頻率或力度,在現有零售價位上提高平均成交價,以對衝關稅影響。對於新產品,將根據產品定位和定價模型進行價格制定,並考慮成本因素,從而有機會進行價格調整。

巨星科技在關稅新政出來的第二天就開始漲價,並預計很快能看到全行業漲價的行爲發生。據瞭解,巨星科技OBM產品目前均由中國出口至美國,之前2019年的25%關稅已經通過漲價的方式消化掉,今年被徵收的關稅未來也將通過漲價的方式來消化。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在市場競爭中,頭部賣家憑藉在品牌建設、供應鏈整合以及資金實力等方面的優勢,具備提價和消化價格影響的能力,因此採取漲價策略相對可行。然而,對於部分中小賣家而言,由於品牌影響力有限、供應鏈議價能力不足以及資金週轉壓力較大,盲目漲價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和市場份額下降。

“大家面臨兩難境地,自己漲價後銷量受影響,多年努力白費;不漲價利潤空間降低,不賺錢的生意沒法長久。”小張等多位賣家擔憂道,如果接下來美國消費者的購買慾望降低,大幅縮減非必需品的產品預算,那麼漲價無異於近一步遏制他們的購買慾望,賣家屆時將面臨訂單大幅縮減的困境。

2、供應鏈佈局方面,靈活調整全球供應鏈佈局,在現有基礎上加速全球佈局。

科沃斯海外市場營收佔比超過40%,早在本輪加徵關稅之前已經進行了全球化佈局,從今年開始科沃斯還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和優化海外供應鏈。

安克創新基於長期的預判,在供應鏈安全方面也進行了前瞻性佈局,比如通過全球化供應鏈部署來增強抗風險能力,確保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高效、高質、穩定交付。

道通科技已提前在部分低關稅國家安排部署,初步擬定在墨西哥新設工廠,相關選址方案正在充分評估和推進中,預計可快速實現低關稅區域的製造產能部署。此外,2023年公司前瞻性收購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美國本土工廠,並於當年末投產。

億聯網絡目前已在逐步建立東南亞地區的生產能力,同時增加其他海外區域的產能佈局規劃,逐步形成區域協同、輻射全球的產能網絡,增強抗風險能力。

致歐科技表示會構建東南亞、中國雙供應中心。

3、科技創新方面,進一步推進高附加值產品線和智能化轉型,再度提升利潤率。

安克創新認爲,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和品牌價值提升能提高品牌溢價,因此一直都重視在科技創新和產品創造方面的投入,未來也會通過極致創新、持續投入研發和提升品牌影響力,強化產品創新力,增強與消費者的鏈接,提高品牌議價權,保障自身在市場競爭中持續處於優勢地位。據瞭解,2021年便攜式電源的平均銷售單價爲98元,到2024年1月至6月已升至144元;智能創新產品的平均單價爲537元,2024年則上升至654元。

億聯網絡認爲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是抵禦外部風險的核心壁壘,公司始終堅持研發驅動戰略,在所在市場的業務領域已有長期積累,預計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對整體經營的影響有限。

道通科技表示將持續提升產品研發和技術實力,強化核心競爭優勢。其次,持續開展全鏈條降本增效。進一步優化產品設計和過程管控,通過跟供應商的緊密合作與規模效應,在不降低品質的前提下降低產品生產成本。

4、多元化市場佈局方面,全球均衡快速發展,降低美國市場佔比,甚至實行“去美國化”策略。

致歐科技將繼續夯實歐洲市場的大本營地位,加快現有產品的上新速度並拓展高貨值新品品類,並佈局開拓新興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致歐科技在歐洲地區營收佔比爲62.31%,北美地區收入佔比爲36.32%,日本地區收入佔比爲0.80% ,其他地區收入佔比爲0.57%。

安克創新近年來在北美市場的收入佔比逐年下降,目前正大力開拓歐洲、東南亞、澳洲、拉美、中國等非美市場。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在安克創新的全球銷售版圖中,歐洲市場和日本市場分別位居第二和第三位。其中,歐洲市場貢獻了20.52億元的營收,而日本市場則實現了12.92億元的銷售額。國內大陸市場也貢獻了3.7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近40%。

除美國市場,道通科技在歐洲、亞太、中東、南美等市場均構建了完善且成熟的市場服務體系。憑藉優質產品與前沿解決方案,各區域市場正在持續快速增長。公司將不斷加快美國以外市場拓展,逐步降低對美國市場的佔比。2024年年報顯示,道通科技在歐洲市場實現營收7.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10%,佔總營收比例爲19.88%。中國境內市場實現營收0.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90%,佔總營收比例爲2.42%。其他地區實現營收1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77%,佔總營收比例爲26.35%。

計劃放棄美國市場的賣家也不在少數。廣東賣家小劉表示,產品在美國市場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好在2024年已經開始全力佈局歐洲市場,目前起量較快,順利的話,未來幾個月就可以完全退出美國市場。

吉宏股份以東南亞、東北亞和中東爲主要市場,美國業務權重極低,美國市場銷售收入在2024年僅爲1.2億元,佔總營收的2.17%,具備良好的“去美元化”風險屏障。據瞭解,公司已全面退出美國包裝業務,轉而聚焦共建“一帶一路”新興市場,正攜手中東本地合作方,建設阿聯酋和阿曼兩個生產基地與區域貿易平臺,打造涵蓋菸草包裝、紙尿褲、防水紙、環保包裝在內的全產業鏈製造和出口平臺。

諸如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等區域的跨境電商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會有大批跨境賣家轉向這些市場掘金。

中國賣家機遇大於挑戰!美國消費者開始囤貨

關稅成本上升,不同賣家看法不同,有人認爲挑戰大於機遇,有人認爲機遇大於風險,有信心完成持續增長的業績目標。據瞭解,包括安克、致歐等在內的諸多跨境大賣均認爲自身屬於後者。

巨星科技相信最終還是強者恆強的一個邏輯。

第一,美國維修維護的需求還會持續增長,並且由於通脹,個人不會有更多的需求去請人幹活,反而會有更多的DIY機會,這也是公司最擅長的領域之一。

第二,由於通脹,個人在消費上會偏愛價格低的消費品,也就是常說的消費降級,有利於公司的友商 odm業務和跨境電商業務。

第三,公司將考慮更多的精力研發高性價比的產品,新品研發能力和效率的優勢將幫助公司更好的搶佔市場份額。

第四,競爭對手在美國當地產能的製造成本將繼續上升,很可能超過關稅幅度,我們的製造優勢將更加明顯,因此美國本土的很多中小製造商在這一輪加徵關稅後預計將被市場出清。

關稅上漲情況在2025年之前也有發生,回看廣大跨境賣家的財務報表可以發現,很多賣家業績短期可能受到衝擊,但是風浪過後,反而在複雜環境中展現出更強的抗風險適應性。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美國本土公司和消費者正處於忐忑不安的狀態,他們似乎要爲這輪關稅新政承受更沉重的代價。

廣大跨境賣家與亞馬遜、Meta等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互相合作的關係,部分賣家利益受到損害,這些科技公司照樣不能倖免。“最大輸家大概率是以中國廣告爲基礎的美國公司,比如社交企業和零售企業。”部分美國專業人士表示。

BusinessInsider援引分析師和廣告業內人士的話稱,中國廣告商在亞馬遜和Meta廣告收入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分析師布萊恩·韋瑟的報告,Meta在美國的廣告收入中約100億美元來自國際廣告商,其中中國廣告商佔據重要比例;MarketplacePulse在今年1月份發佈的研究表明,中國賣家佔亞馬遜美國頂級市場供應商的一半,實際數量應該更多,中國賣家可能成爲該公司廣告收入的主要驅動力。

中國廣告商可能因貿易壁壘增加而削減廣告支出,導致兩家公司面臨重大損失。

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表示,由於特朗普政府正在實施的關稅措施,美國目前可能正朝着經濟衰退的方向發展,可能導致約200萬美國人失業,每個家庭將面臨至少5000美元的收入損失。

前幾日,大批業內人士基於過往經歷預判:關稅新政,美國老百姓會爲通脹買單,物價出現飛漲!

事實正朝着這個方向發展。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預測,皮革製品、服裝和鞋子、手套和手袋以及羊毛和絲綢產品價格漲幅將超過10%,甚至有些產品漲價接近20%。由於擔憂物價飆升,美國許多消費者近日已經開始囤貨模式。

一位TikTok 創作者熱衷於從亞馬遜等網站購買配飾、衣服、毛絨玩具等各種物品,近日,她不再觀望購物,而是直接下單了購物車上的所有物品。

“從在中國生產商品的零售商那裡以超便宜的價格購買低成本商品的時代可能即將結束。”這位創作者對商品價格可能上漲感到沮喪,並表示,之後在購買任何東西時都會三思而後行。

美國本土賣家會從這輪新政中受益嗎?答案貌似是否定的,美國杯壺類目頭部品牌Simple Morden創始人表示,2025年公司將爲新關稅政策支付近4000萬美元,雖然過去幾年時間,公司在美國本土投資了數百萬美元,力求有能力進行產品的生產製造,結果卻收效甚微,公司沒有能力在美國生產大部分產品。很多同行,正面臨同樣的困境,大家的出路貌似只有提高產品售價、削減成本支出這兩項,否則只能被動接受事實,看着利潤大幅下滑,甚至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