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匯率夾殺 掀無薪假潮
財經熱門
美國8月7日起對臺實施20%對等關稅,衝擊各行業,勞動部統計,截至8月18日止,共191家事業單位、3934人實施無薪假(減班休息),其中稱因美國關稅實施者有73家、2388人,佔比高達60%,當中更有1家車燈製造業者,一口氣通報逾400人實施。值得注意的是,經不起關稅及匯率夾擊,老牌工具機大廠瀧澤科18日也宣佈加入「做四休三」的無薪假行列,爲期3個月。
勞動部條平司長黃琦雅昨說明,本次實施減班休息以製造業爲主,共146家、3590人實施,當中以金屬機電業最多,其次爲資訊電子工業。她說明,金屬機電工業當中,1家車燈製造公司因外銷美國,受美國關稅影響,訂單減少,首次對412人實施減班休息。另1家公司也是製造車燈,同樣受美國關稅影響訂單減少,通報88人實施減班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受匯率、關稅重創的工具機業,面臨客戶無法接受接單計價匯率從原本新臺幣32.5~33元上調至29~30元,瀧澤科及百德等工具機廠爲維持基本營運,只能向地方政府勞動局申請爲期3個月無薪假,先度過眼前難關。業者感嘆,新臺幣若無回貶至32.5元以上,下半年申請無薪假的家數還會再增加。
業者表示,今年初以來,不少是工具機零件業因工具機母廠從「做四休三」變成「做三休四」,訂單減少較多者,還週休五日,下半年情況若持續惡化,打算關廠。
多位不願意具名業者指出,美國對臺對等關稅20%,輸美佔臺灣工具機出口2成多,若放棄美國市場,只要新臺幣守穩32.5~33元,還有歐洲、大陸、東南亞、日本、土耳其及印度等市場訂單可爭取。
業者強調,匯率影響工具機業全球接單,第2季新臺幣大幅升值,各工具機廠本業獲利全被匯損吃掉,反觀人民幣、日圓及韓元等亞幣波動不大,造成臺灣工具機業訂單大舉流失。
業者指稱,許多工具機廠第2季趕完美國客戶90天緩衝期訂單,陷入無單可接,主因是國外客戶計價幣別是美元,沒有升貶值問題,無法接受臺灣工具機廠以新臺幣匯率升值爲由,調漲報價。
黃琦雅表示,勞動部將持續監測企業通報減班休息狀況,並訪視工會、直接聯繫減班休息勞工,提供「充電再出發計劃」及強化版僱用安定措施。她提醒,減班休息不是無薪假,僱主每月給付的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即新臺幣2萬8590元,也必須替勞工投保勞、健保、提繳勞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