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關稅夾殺 傳統慘業做四休三成日常
傳統產業面臨匯率、關稅重擊,已有廠商申請放無薪假度小月。圖/本報資料照片
關稅、匯率衝擊的傳統「慘」業
傳產業面臨匯率、關稅雙殺重擊,工具機、螺絲扣件、汽車零件等行業,陸續有企業傳出縮減工時、休無薪假,甚至關門歇業的壞消息。業者感嘆,美國發動對等關稅戰、開徵進口鋼鋁50%高關稅以來,螺絲業「做四休三」已成爲日常;第二季新臺幣匯率急升,業者遭受匯損猛烈空襲,多作多賠,瀧澤科、百德等工具機廠週休三日,南部某車燈零件大廠更申請放無薪假度小月。
工具機業哀怨,原已站在美國對等關稅海嘯第一排,沒想到第二季新臺幣匯率猛升,讓先前已接訂單一出貨就得認列大額匯損,即使想與國外客戶協商調整接單計價匯率,但客戶接受率不高,讓業者進退維谷。
業者表示,工具機業景氣從去年開始就不好,廠商陸續採取「做四休三」調整,今年初以來市況未見好轉,更擴大爲「做三休四」、週休五日,甚至有業者乾脆直接放無薪假。
業者感嘆,近期新臺幣匯率若無明顯回貶,下半年放無薪假的工具機廠會再增加;業者直言若市況仍無法好轉,將打算關廠歇業。
多位工具機業者指出,美國開徵對等關稅,雖衝擊工具機業輸美業務,但失去美國市場的衝擊,業者還能接受,只要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能貶回32.5~33元,臺廠還有歐洲、大陸、東南亞、日本、土耳其、印度等市場訂單可爭取。
出口導向的螺絲扣件業,今年也深受美國關稅政策所害,加上5、6月間新臺幣大幅升值,許多業者匯損爆表、元氣大傷,廠商陸續傳出採「做四休三」應變,就連成立已54年的「聯發螺絲工業」也宣佈將於年底熄燈。
臺灣螺絲業高達9成產品外銷,其中美國佔比近5成,對等關稅宣佈後,臺廠接單大受影響,後因新臺幣大幅升值,原本賺錢的訂單最後變成虧錢,緊接着美國又將進口鋼鋁關稅提升到50%,讓業者大嘆生意做不下去。
由於貿易的不確定性太高,許多螺絲廠索性不接訂單,紛紛採取放無薪假,或「做四休三」等縮減工時措施,以降低產能,尤以下游的小型加工廠最甚。
相較之下,大廠因底子厚,受傷程度相對較輕,不過也開始改變策略。臺鋼集團旗下的春雨及久陽,今年就透過資源整合方式,久陽將廠房設備租借給春雨,僅負責接單,生產全數交由春雨處理,希望降低產製成本度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