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無薪假人數2周翻倍

勞動部16日公佈最新一期無薪假統計,全臺總實施人數7334人、333家廠商。圖爲烈日下揹着廣告看板的工作人員。(趙雙傑攝)

因美國關稅我國實施無薪假情況

美國關稅對就業市場造成重創。勞動部16日公佈無薪假(減班休息)統計指出,至9月中旬爲止,共有333家、7334人實施無薪假,較2周前成長50%,逾半數企業爲週休3日,3成企業週休4日。勞動部說,趨勢不排除會持續增加。

自5月以來,因美國關稅而放無薪假人次迭有成長,至8月底爲3055人,佔所有無薪假人次的62.8%,勞動部昨日公佈最新統計因美國關稅因素而實施無薪假人次佔比已升至85%。

實施無薪假的企業集中在製造業,共有271家、6870人,且集中於金屬機電工業達231家、5731人,而批發及零售業以45家、368人次之;9月中旬,中科新增多家廠商,實施規模都上看上百人。

「不排除會持續增加」,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琦雅表示,本期減班休息的企業仍集中於製造業,有多家中型企業實施100人以上的減班休息,尚未看到大型企業;採行無薪假的原因多爲客戶觀望、訂單不穩定等,但也有企業稱可能會有急單涌入、希望保留彈性,將密切觀察趨勢。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指出,前2天政府公佈的進出口數字很漂亮,人均GDP還超越韓國,其實都是假象,都是因爲關稅引發的搶單效應,美國對等關稅的影響正要慢慢浮現。

國民黨立委謝衣鳯說,彰化鄉親一再反映面臨無薪假、失業及關廠的困擾,希望可以納入這次特別預算的優先對象,國民黨在審查特別預算時,會特別要求各部會着重補貼。

民衆黨立委林國成稱,傳統產業面臨「繼續生存」或「直接關門」的選擇,老闆們不知該何去何從,政府對產業輔導方案束手無策,傳統產業如何面對?無薪假人數暴增只是開始,接下來就是失業,政府的重點是設法去解決問題。

勞動部指出,適用「僱用安定措施」的9行業員工,若實施無薪假,可以申請7成就業保險與實領的薪資差額補貼,並可與再充電計劃並領、最高可達1萬7210元;若是不屬於這9個行業,可以申請訓練津貼,最高每月也是1萬7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