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直擊   綠城管理:2025年可能是壓力最大的一年

觀點網 負面預期price in?股價或有望反轉?

8月22日發佈中期業績的綠城管理,8月25日股價截至收盤漲幅2.76%,收報2.98港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上漲0.08港元。

開盤價爲2.88港元,較上一交易日收盤價2.90港元小幅低開,盤中最高觸及3.00港元。從成交活躍度來看,今日市場參與度較前幾日有所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摩根士丹利(大摩)將綠城管理目標價由3.46港元調高1.45%至3.51港元,維持“增持”評價,最樂觀情境下的目標價從5.00港元下調至4.80港元,最悲觀情境下的目標價則從1.92港元上調至2.03港元。

大摩認爲,綠城管理2027年市佔率提升帶來的復甦趨勢更爲明朗。預計2025年利潤率將高於預期,隨着專案組合優化和市場份額更快增長,綠城管理在2026-27年將迎來業績增長的機會。

壓力最大一年

綠城管理髮布的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實現收入約人民幣13.74億元,較2024年同期16.7億元同比下降17.7%。

其中代建服務收入達人民幣13.61億元,佔整體收入的99.0%;其他服務收入僅13.1萬元,佔比1.0%,主要爲基於代建業務延伸的配套諮詢服務(如項目前期策劃、技術諮詢、管理顧問等)。

值得關注的是利潤端的表現,期內歸母淨利潤僅爲2.56億元,淨利率19%,較2024年同期的5.01億元(淨利率30%)下降48.9%,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1.5%下降至40.0%。雖然公司管理層認爲毛利率尚處合理區間,但不可忽視的是降幅達11.5%。

關於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綠城管理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王俊峰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一方面是地產市場持續承壓,代建行業競爭加劇,行業費率下行壓力顯著。另一方面是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的滯後效應,前期部分項目進度受委託方開工意願、資金狀況影響,收入確認節奏放緩。

王俊峰解釋稱,2025年的利潤數據可能是綠城管理現在及未來幾年壓力最大的一年。主要因前期高毛利項目陸續交付完畢,新拓項目尚未進入利潤釋放期,所以對當期利潤率,產生了一些影響,疊加行業下行的滯後效應仍在持續。

未來,綠城管理將把握政策和市場機會,篩選高毛利、高確定性的優質項目,精準對接委託方需求,提升簽約轉化率和重複委託率,保障穩定利潤來源;提升管理效率和經營兌現度,推動項目轉化和兌現;做好後端資金回收,確保“該收的錢儘快落袋爲安”。

2025年上半年,綠城管理新拓代建項目總建築面積198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9%;新拓代建項目代建費50億元,同比增長19.1%。

從業務結構看,高毛利的商業代建成爲增長主力:新拓商業代建總建築面積1616萬平方米,佔新拓總建面的81%,較2024年同期提升約12個百分點;委託方結構更趨多元,民營委託方活躍度顯著提升,佔比達37%,同比上漲8個百分點。

這類業務商務條件更優,且爲未來打開增量空間;國有客戶(含城投平臺、國有企業)仍爲合作基石,保障業務穩定性與回款安全。

城市能級佈局上,一二線城市項目佔比維持58%的高位,杭州、南京、石家莊、蘇州等經濟發達城市貢獻主要份額。

管理層在投資者會上強調,這些區域項目的“可啓動性、週轉率及利潤兌現度”均更具保障,是公司重點深耕的核心市場。

截至2025年6月末,綠城管理在手訂單總建築面積1.265億平方米,環渤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四大城市羣佔比77%,區域佈局優質;其中待開發面積佔比38.4%,較2024年末下降5個百分點,項目啓動效率提升,爲未來2-3年業績提供確定性支撐。

交付方明,上半年高質量交付45個項目,約2.56萬戶業主,交付總建築面積465萬平方米。管理層預計,2025年下半年仍有近1000萬平方米交付面積,全年交付規模有望連續3年維持1500萬平方米左右。

全年利潤20億?

爲應對行業不確定性,綠城管理在鞏固代建主業的同時,積極探索創新業務:一是輕資產服務的擴容;二是存量運營深耕,探索後裝修改造社區微更新,匹配城市更新需求;三是試點代建加運營的模式,探索康養文旅產業園等領域的代建和運營一體化模式;四是依託中交集團海外資源,穩步探索“代建出海”,目前仍處於前期調研階段,尚未落地具體項目。

據觀點新媒體瞭解,擁有30年中交集團任職經歷的耿忠強,於2025年4月正式出任綠城管理董事會聯席主席,並以非執行董事身份加入董事會。而中交集團作爲綠城中國重要股東,未來與綠城管理的合作方向,成爲投資者與市場關注的核心議題之一。

耿忠強曾表示,核心目標之一是爲綠城管理導入更多外部資源,尤其要嫁接中交集團的資源體系,爲綠城管理的業務拓展注入新動能。

在具體合作方向上,耿忠強提出兩大重點領域。

其一爲海外業務探索,將憑藉自身對中交集團海外佈局的熟悉度,在中交已進駐的國家和地區中,篩選與綠城管理代建業務相匹配的市場,穩步推進“海外代建”的可能性研究。在國內代建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增量空間逐漸收窄的背景下,海外市場有望成爲綠城管理新的業務增長極,爲其打開更廣闊的發展邊界。

其二是國內業務協同,聚焦城市更新與片區開發領域。耿忠強提到,中交集團旗下多家二級子公司,在國內儲備了大量城市更新項目及片區綜合開發項目。從能力互補角度看,中交集團的核心優勢集中在基礎設施施工環節,而綠城管理在房地產代建開發的全流程管控、品質把控等方面具備行業領先實力,雙方可形成顯著的協同效應。

他進一步透露,自2024年以來,綠城管理與中交集團已成功合作7個項目,且項目質量均處於較高水平,爲後續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在相關領域的合作空間將進一步拓寬。

從財務數據來看,綠城管理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入達人民幣1.1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5%。截至期末,銀行結餘及現金(不包括已抵押銀行存款)達16.44億元,較2024年末上升8%。

儘管期內業績面臨一定壓力,但穩健的現金流使公司能夠在此時繼續回饋股東。

董事會聯席主席兼非執行董事郭佳峰表示,自IPO以來,綠城管理累計分紅已近30億港元,在2022-2023年連續兩年實行高比例分紅,將每年盈利幾乎全部用於分配。去年鑑於行業調整期的不確定性,將派息比例調整至60%,旨在預留資金增強財務安全。今年在行業競爭趨於理性、公司新拓業務與經營性現金流穩步提升的背景下,首次實施中期分紅,是對股東持續穩定回報承諾的進一步落實。

值得關注的是,郭佳峰業績會最後的總結髮言,首先以“自曝其短”的方式坦誠承認利潤與毛利的下滑,隨後迅速轉向公司的亮點:“我們新拓業務收入50億元,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9.1%。面積比去年提高了13.9%,這是在行業下行競爭激烈的背景下面取得的。”

郭佳峰接下來爲投資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上半年50億,下半年也是50億,我們公司一年的合約收入就是100億。淨利率銷售利潤率是20%,一年可以有利潤20億。”

郭佳峰補充:“明年能不能像今年上半年一樣,半年度能夠取得50億代建收入合同?我還是有很大信心的,我們管理層也有很大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

本文源自:觀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