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國會新局 藍白有底氣、綠挽頹勢
大罷免結束後,國會席次結構不變,但朝野在立法院互動關係卻進入了新局面,隨着立法院新會期將在明天展開,立院三黨團都有各自的課題要面對。
首先是民進黨團,賴政府上臺後,在國會持續了一年多的「堅壁清野」路線,大罷免失利後,已被選票證明了此路不通,執政黨未來在立法院態度勢必得放軟,否則難挽民調繼續探底頹勢。
不過,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昨天出席活動致詞時仍嗆,「國民黨這樣賣臺的政黨,欺負臺灣老百姓、槍殺多少臺灣人,要讓他走入歷史」,依舊在喊打喊殺,充滿暴戾之氣。綠營究竟有沒有在大罷免學到教訓,黨團幹部如何改組,結果將牽動整體路線走向。
下半年登場的是預算會期,國民黨團在國會如何拿捏刪凍預算尺度,將是能否維持大罷免後氣勢高漲關鍵。雖然大罷免最終結果藍軍大勝,但不可否認,整個過程充滿驚險,而去年在國會爭議性地刪凍預算,正是導火線之一。
如今國民黨團有了民意底氣,再次面對中央政府預算審查,必須更精準執行,刪凍的項目、原因都要有更清晰論述,避免被對手政治操作爲癱瘓施政外,也才能擦亮監督政府的招牌。
民衆黨團部分,若黨內「二年條款」未廢止,那這將是八位民衆黨立委最後一個會期,當前在「藍白合」尚穩固情況下,民衆黨得以在國會發揮關鍵少數的槓桿效果,雖保有相當影響力,但「小藍」的標籤卻被愈貼愈牢。
隨着二○二六年地方選舉腳步進逼,民衆黨缺乏地方組織,國會成了主要發揮舞臺,繼續走「小藍」路線,恐會出現屆時缺乏籌碼和藍營談選區整合情況,如何確保政黨主體性會是白營在國會新會期課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