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車無競爭力 業者:難挽頹勢
車業人士分析,美國車早已失去競爭力。圖爲加州汽車工廠。(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擬對汽車、半導體晶片、藥品等產業徵收25%關稅。財政部統計,2024年我國藥品輸美金額3.01億美元、晶片約74億美元,小客車約9500萬美元,合計佔總輸美約7%。經濟部表示,目前課稅的產品範圍尚未明確,會持續觀察美方政策走向,協助臺灣產業。
根據經濟部統計,臺灣出口美國總額由5年前的505.5億美元,連年成長,2023年已達762.3億美元,去年成長46.1%,至1113.7億美元。依財政部數據顯示,汽車、半導體晶片、藥品3項產品出口至美國總額約78億美元,佔出口全球比重約4成。
對於川普關稅大刀揮向汽車,日本、德國及韓國首當其衝。臺灣因無自制車輛銷往美國,可望置身事外,但此舉能否「讓美國車再度偉大」引發討論。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川普也知道美國汽車價格,比不上日、韓與大陸的平易近人,若比精緻程度,又比不上德國、歐盟國家,加徵關稅是企圖復甦美國產業。
車業人士分析,美國傳統車廠福特、通用過去幾年也稱要大力發展電動車,但這麼多年都沒個譜,當時投入研發成本尚待回收,現階段更沒有力氣與對手競爭。即便是特斯拉,近期在歐洲市佔下滑,重點市場放在大陸,倘若對岸要對關稅戰回擊,同樣是剉咧等。
而川普主張學名藥專利時間拉長,替藥廠爭取多點獲利空間,邱達生認爲,藥品也成這波加徵關稅產業,主要是爲維持美國優勢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