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買虧了就調基準?有股基轉型“固收+”,能挽頹勢嗎?
財聯社5月2日訊(記者 封其娟)今年以來,至少有50只產品調整了業績比較基準。這場基金行業的 “基準革命”既折射出業績與規模的雙重重壓,也反映出多隻產品試圖以“窄基化”策略重塑投資邏輯。
富榮基金近日公告稱,旗下富榮價值精選將原業績比較基準“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5%+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45%”調整後爲新的業績比較基準“中債綜合全價(總值)指數收益率×80%+中證可轉換債券指數收益率×20% ”。修改內容自4 月 28 日起生效執行。
此次調整將權益類基準權重從55%降至零,固收類權重升至100%,這也標誌着該基金從靈活配置型產品轉型爲固收+產品。實際上,早在去年四季度末,該產品權益持倉已清零、固收投資佔比高達94.69%。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仍未配置任何權益資產,維持此前權益持倉爲零的投資佈局。
而配置思路、比較基準的調整,或許是業績、規模的壓力在倒逼着。最新數據顯示,富榮價值精選A、C類淨值已分別跌至0.5559元、0.4156元。一季度末,該產品A、C類合併規模爲5000萬元,瀕臨清盤線。另外,2024年全年定期報告均就規模進行清盤預警。
通過調整業績比較基準“去權益化”的操作並不少見,包括天弘價值精選將債券權重從40%提至85%,信澳新目標將固收佔比升至95%。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多隻基將業績比較基準從寬基指數轉向細分主題指數。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爲,這一趨勢反映出基金行業在市場環境變化下,正積極尋求更精準、有效的業績衡量標準與投資策略轉型。
去年四季度權益投資已清零
據今年一季報,自成立以來,富榮價值精選A、C已分別虧損14.32%、58.75%,較26.66%的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別產生40.98%、85.41%的負向偏離。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富榮價值精選權益資產已清零,固收投資佔比爲73.91%。一季報顯示,該產品根據市場最新情況逐步調整資產配置,形成以債券和可轉債爲主的資產結構。團隊維持經濟弱復甦和股債震盪的判斷,會適時調整資產配置提高組合勝率。
實際上,通過逐步降低權益持倉、提高固收投資佔比,富榮價值精選去年四季度已轉型成一隻固收+產品。去年年末,該產品權益資產持倉比例已降至零,固收投資佔比高達94.69%。年報顯示,該產品在2024年前三季度採用小市值+精選大盤藍籌的“啞鈴型”策略,第四季度開始逐步調整資產配置,形成以債券爲主的資產結構。去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該產品權益投資分別是爲70.81%、69.85%、37.15%。
作爲一隻靈活配置型基金,富榮價值精選的股票倉位可在0-95%之間浮動。成立6年多來,該產品通過頻繁調整股票倉位試圖擇時,但實際操作偏離市場節奏。
上證指數自2020年3月19日創下2646.8點低點後,經歷約兩個月震盪上行,5月19日重返2900點上方。而富榮價值精選2020年一季度、二季度市場股票倉位均已清零,錯過該輪反彈;當年7月指數突破3400點,而這年三季度末股票倉位才增至18.17%。2021年一季度上證指數衝至3700點高位時,該產品股票倉位追加至31.76%。
實際上,富榮價值精選股票倉位“多變”的背後,與基金經理幾經更迭,不無關係。
成立6年以來,富榮價值精選在管基金經理先後經歷了7任基金經理。成立初期,由胡長虹獨立執掌約爲3個月,期間產品虧超14%。鄧宇翔加入共管19天后,胡長虹卸任,鄧宇翔開始獨立管理;之後,該產品增聘王丹,鄧宇翔卸任後,又增聘郎騁成與王丹共管該產品;2021年11月,郎騁成、王丹同時卸任,黃祥斌開始獨立管理,獨管期間虧損38.76%;一年多後,黃祥斌卸任,李黃海接棒管理,在任期內產品虧損39.27%。去年12月10日,該產品增聘陳政龍,與李黃海攜手共管。
同時,富榮價值精選也是一隻發起式產品。截至一季度末,該產品A、C類合併規模爲5000萬元。2024年所有基金定期報告均有提示,該產品在報告期內出現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
調整業績比較基準,偏向固收、細分賽道
今年3月3日,天弘價值精選將業績比較基準由原先的“中證800指數收益率×60% + 中證綜合債指數收益率×40%”調整爲“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85% + 滬深300指數收益率×10% +銀行活期存款利率(稅後)×5%”。
可以看到,新的業績比較基準更側重債券資產。比較而言,新基準中的中債綜合全價指數在債券種類、剩餘期限、信用級別以及上市地點等方面的限制更少,樣本更爲全面。
天弘價值精選成立於2016年6月,是一隻靈活配置基金。但該產品自成立以來,在權益投資上較爲保守,僅在2019年一季度末權益投資比例超過30%。自2023年年中以來,這隻產品的權益資產投資比例均低於10%。
同樣是一隻靈活配置基金,信澳新目標去年8月5日通過修改業績比較基準提高了固收投資的佔比。
公告指出,該產品原業績比較基準爲“滬深300指數收益率×50%+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 ×50%”,後將業績比較基準變更爲“中債-利差驅動股債穩健指數×95%+銀行活期存款利率 (稅後)×5%”。經此調整,固收類資產相關的指數佔比大幅提升至95%,而權益資產等其他部分佔比則下降至 5%。
在業績比較基準變更的前一個月,即去年7月,信澳新目標先是增聘楊彬,與郭敏共管該產品。然而,郭敏次日便卸任,由楊彬獨立管理至今。該產品成立2016年,在任基金經理也是多次變更,先後聘任8位基金經理。
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四季度末,信澳新目標的權益資產均已清零。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產品權益資產增至18.68%,在此之前,信澳新目標自成立以來股票持倉比例多數超過50%。據一季報,信澳新目標A過去三年虧損25.42%,較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產品,產生26.39%的負向偏離。
除了通過變更業績比較基準,調整股債配比外,還有產品通過調整業績比較基準更專注於細分賽道。
今年3月24日,廣發穩健策略將業績比較基準由原先的“滬深 300 指數收益率 ×60%+人民幣計價的恆生綜合指數收益率 ×15%+ 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 ×25%”調整爲“中證紅利指數收益率 ×60%+中證港股通高股息投資指數收益率(使用估值匯率折算)×15%+ 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 ×25%”。可以看到,新基準聚焦紅利股和高股息港股。
同在今年3月,建信信息產業將業績比較基準由原先的“85%× 滬深 300 指數收益率 + 15%× 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調整爲“中證 TMT 產業主題指數收益率 ×85%+ 中債總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 ×15%”。中證TMT產業主題指數選取信息技術、通信服務中與 TMT 產業相關的公司作爲樣本,實際上,更能體現該產品信息產業的投資主題,也更精準反映基金持倉風格。
今年以來,多隻產品將業績比較基準從寬基指數轉向細分主題指數。另有方正富邦創新動力將業績比較基準由“滬深300指數收益率×80% + 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20%”調整爲“中國戰略新興產業成份指數收益率×85% + 中證全債指數收益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