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遺症太重!民意轉向 新協議能否挽救頹勢?

英歐重啓合作協議 英國盼振興經濟、壓低食品價格。(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週一(19日)宣佈與歐盟達成「具里程碑意義」的新協議,象徵英國脫歐近9年後,與歐盟關係出現重大轉折。協議涵蓋防務安全、農糧貿易、能源合作與漁業等多個領域,英國政府希望藉此促進經濟成長、降低物價,重振與最大貿易伙伴的關係。

半島電視臺(Al Jazeera)報導,新協議可減少農產品出口限制,讓食品進口更順暢、價格更親民;同時提升能源安全,至2040年可望爲英國經濟帶來約90億英鎊(約新臺幣3632億元)成長。

此次協議中,雙方將深化資安、海事與情報分享合作,英國武器製造商也可參與歐盟1690億美元(約新臺幣5兆)的歐洲再軍備計劃。此外,雙方將推動新的農糧協議,解除動植物產品檢疫限制與繁瑣文件障礙。2023年,英國對歐盟食品飲料出口總額達140億英鎊,佔總出口57%,新協議可望進一步提升比重。

作爲交換,英國需遵守歐盟食品標準,並接受歐洲法院對相關規定的裁決權。協議也鋪路讓英國重返伊拉斯莫斯(Erasmus)學生交流計劃,並放寬英國青年赴歐工作與旅遊限制。入境方面,英國旅客將能使用歐盟機場快速通關電子閘門,減少排隊時間。

最具爭議的是漁業條款。英國同意讓歐盟漁民在英國水域捕魚12年,是原本提案的3倍,引發保守黨與脫歐派英國改革黨(Reform UK)強烈反彈,指此舉等同「將英國漁場雙手奉上」。蘇格蘭漁業聯盟甚至痛批協議爲「災難性安排」。

此外,部分反對者也批評英國在農糧領域需受歐洲法院裁決,違背脫歐強調的「主權自主」,保守黨與英國改革黨皆表示若重掌政權將推翻這項協議。

儘管面臨批評,施凱爾強調協議並未重返歐洲單一市場或關稅同盟,仍符合選前不回歐盟體制的承諾。

根據 英國財政獨立監管機關「預算責任辦公室」(OBR)分析,脫歐將使英國GDP減少4%、貿易量減少15%。2024年英國對歐出口仍較2019年減少18%,企業投資也因不確定性受抑制。

雖然英國近年陸續與美國、印度簽署貿易協議,但平均GDP年成長僅0.64%,遠不及脫歐時所宣稱的潛能。根據YouGov民調,目前僅3成民衆認爲脫歐是正確選擇,近6成認爲結果不理想,甚至有33%脫歐支持者也表達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