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類買回家要洗?農糧署給正解 最忌浸泡

菇類是常見的料理食材,但不少民衆搞不清買回家的香菇到底要不要清洗。(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菇類有多種營養,但菇類買回家究竟要不要洗?農糧署表示,多數的菇類可以不用洗,但在半開放式環境種植的菇類,如香菇、木耳就建議料理前用清水快速簡單沖洗,但要避免浸泡,因在一般室溫長時間浸泡,可能會讓水中孳生壞菌,並流失鮮味及養分,最好的做法是沖洗後快速料理,能吃到食材最佳風味。

農糧署於臉書指出,多數的菇類可以不洗,目前臺灣栽培的食用生鮮菇類,如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等,多采無菌生長的太空包或瓶栽方式栽種,生長過程不需使用化學藥劑,只要清除木屑、切除根部,不用特別清洗,便可直接加熱料理。

農糧署說,像是香菇、木耳等這類在半開放式環境中種植的菇類,建議在料理前用清水快速簡單沖洗,衝去表面灰塵即可,避免浸泡,並於沖洗後儘速料理,不僅能避免變質,也能維持菇類最佳風味。

至於爲何要避免浸泡?農糧署解釋,菇類許多鮮味成分和養分是水溶性的,過度浸泡會導致流失,且菇體會吸收浸泡的水,在一般室溫或高溫環境浸泡時間過久,可能會讓水中孳生壞菌;若菇類基部沾附木屑,只要用手或刀具去除,若表面的塵土能用清潔抹布擦拭,就不需要清洗, 即使有沾染塵土泥濘也可以用刀子削去污染部分即可。

農糧署也建議購買菇類時,查看產品包裝有無「3章1Q」,3章分別是產銷履歷農產品、有機農產品、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1 Q則是生產責任追溯制度QR Code。幹香菇買回後要避免受潮,開封后放入夾鏈袋,每次取用只取需要用量;新鮮香菇放通風環境,裝入乾燥塑膠袋中,打開袋口冷藏,兩者的共同原則是購買後勿先清洗或剪除菇腳,以延長保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