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以史爲鑑 關稅戰考驗下半年纔要開始

依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3.1%,然而我們必須忘掉這個數字,眼前在中東危機、關稅風暴之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纔是我們該關注的。圖/美聯社

時序進入7月,史上最具風險的下半年於焉展開,今年情況很特別,因應川普調高關稅,買家提前備貨而帶動上半年需求,臺灣前五個月出口成長24.3%,也因此上半年臺灣經濟成長高達5.3%,惟依主計總處預測,下半年經濟成長將落至1.0%。

歷年上、下半年經濟成長如此懸殊的年代,都是經濟危機的年代,1974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原油價格暴漲,由於原油的產業關聯效果極大,幾乎所有生產活動都與原油有關,油價暴漲,引來了第一次石油危機,也稱能源危機,這一年臺灣上半年經濟成長還有5.2%,但隨着物價連月調漲,恐慌預期加劇,通膨率升至47%令人難以置信的水準,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降至0.2%,上、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非常懸殊。

2001年的情況也是如此,前一年的年底,政府還把經建目標訂在6.1%,不料,次年網路泡沫崩解,第一季臺灣經濟成長只有1.5%,隨後每況愈下,第三季竟落至-4.1%,比起石油危機年代更慘澹,當時只見主計處逐季調降預測,到年底已調降至-2.1%,創了半個世紀首次衰退,這同樣是上、下半年經濟懸殊的年代。

上、下半年差距最大的,要屬2008年,雖然美國次貸危機早在2007年已經浮現,但多數人都相信美國經濟底子厚,不會有事,因此直到2008年六月還有預測機構上修全球經濟成長,不料,隨着9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聲請破產,樂觀預期破滅,金融海嘯漫天蓋地而來,臺灣經濟成長由上半年的6.7%落至下半年的-4.4%,上、下半年的差距有如天地之別,這也是歷來上、下半年最懸殊的一年。

我們想說的是,過去在面臨這些危機、風暴時,上、下半年表現很懸殊,政府關注的都是下半年,不會有人再去把上、下半年平均一下,然後表示今年可以保三、保二,因爲這樣的平均是沒有意義的。平日裡上、下半年差距不大,沒風暴沒危機,談談能否保三、保二還可以,但以2008年而言,景氣急轉直下,沒有人會把上、下半年拿來平均,然後以保一、保二自詡,該關注的自然是下半年企業是否陷入困境,失業會否升高,民生痛苦是否加劇,據此而提前擬定擴大內需、促進就業方案,這纔是因應危機的思維。

依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可達3.1%,然而我們必須忘掉這個數字,眼前在中東危機、關稅風暴之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纔是我們該關注的,以此而言,依官方預測第三季只有0.80%,第四季也只有1.19%,民間投資、出口將出現衰退,隨着景氣下滑,消費勢必走疲。如同歷來的經濟危機,最後必然會波及勞動市場,2000年那一波網路泡沫危機曾讓失業率升逾5%,2009年在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失業率更升破6%,鑑於爸爸一旦失業,常會波及全家,官方曾估計2009年最嚴重時,受失業波及的家庭人口達140萬人,所幸當年促進就業方案的實施,才得以安定民心。

近半個世紀少有上、下半年經濟成長出現這麼大的差距,這正是對執政當局的考驗,不要以爲近來出口兩位數成長,股價指數回升,美中籤署貿易協議,就以爲這一波關稅戰爭已經偃旗息鼓,事實上,關稅戰爭自四月初迄今跌宕起伏,和平的曙光瞻之在前,對峙的烏雲忽焉在後,臺灣出口依存度高達6成(出口佔GDP),舉世無匹,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自然是首當其衝,至盼當局能借鏡過去三次危機的經驗,臨深履薄以爲因應,總要記住,今年經濟成長能否保三已無意義,下半年能否保一纔是我們要面對的課題,振興方案、促進就業計劃是該未雨綢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