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關稅戰》名實不符的對等關稅

由於在對手國關稅稅率上做文章的空間不大,這次川普報復式關稅的主要考量點是貿易逆差與非關稅障礙:對美貿易順差愈高的國家,被課徵的對等關稅就愈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兩個月來全球衆所矚目的「對等關稅」終於揭曉,結果除了讓市場陷入末日恐慌外,對英文單字「reciprocal」的定義恐怕也要改寫了。之前川普與其閣員對外的放話讓人莫衷一是,滿頭霧水。這應該是川普的一貫手法,故意讓對手無法預測。因爲關稅是川普迫使對手就範的工具,愈是讓對手難以捉摸,這項武器的威力就更大。

在此之前的美國關稅,確實比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低,因此川普說要對等關稅調整,結果反讓美國變成全世界關稅最高的國家。分析過去美國與132個貿易對手國的關稅可發現,只有67%的貨品項目,對手國徵收比美國還高的關稅,並且稅率差距只有12.3%。現在變成美國關稅隨便都比對手國高20%、30%以上。不管是用什麼標準,這都很難稱得上是對等。

十分明顯,川普以對等關稅之名,實施更大規模的報復式關稅。

對等關稅是共和黨貿易策士的主張,納瓦羅(Navarro)在傳統基金會所出版的鉅著「領導的使命:保守派的承諾」中指出,對等關稅可爲美國帶來就業機會與減少貿易赤字。他在該報告中指出,爲了達到對等關稅有兩種途徑,一是要求對手國將關稅降到與美國一樣低,另外是美國將關稅調到與對手國一樣高。其說法,並沒有此次川普像擺地攤般的喊價,事實上只淪爲拾人牙慧,以用「對等關稅」一詞來包裝自己粗暴的內容。

由於在對手國關稅稅率上做文章的空間不大,這次川普報復式關稅的主要考量點是貿易逆差與非關稅障礙。日前美國財政部公佈所謂的「骯髒15國」(The Dirty 15)」名單與「貿易障礙評估報告」,就已經透露若干跡象:對美貿易順差愈高的國家,被課徵的對等關稅就愈高。臺灣每年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七百多億美元,高居全球第六名,結果就是被課32%的對等關稅。新加坡因爲對美國是逆差,所以只被課基本稅額10%。

這凸顯川普對等關稅忽視問題的內涵,例如這些年來若不是波音公司的風波不斷,國內航空轉單到空巴,臺美貿易赤字可縮小一些。而新加坡因爲轉口貿易的因素,對美出現統計數字上的逆差,結果就免於被美國報復。

對等關稅風暴如今揭牌,更多事情尚未塵埃落定。例如川普曾說,在國家別的基本稅率之外,還計劃針對半導體與藥品等課行業關稅。雖然他也說過臺積電到美國設廠就可免除,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是指所有臺積電的晶片呢?還是隻有在美國出廠的才能免除?一切都憑川普一人一時之好惡。

之前若干分析指出,臺灣晶片直接出口到美國的不多,大多賣到各國被組裝到各種資訊產品中,因此不易單獨對內含之晶片課關稅。但雖然課徵技術複雜,美國還是可依現行相關法規,認定晶片在最終產品中是屬於關鍵元件,具有可觀附加價值,要求進口商申報,再據以加徵晶片關稅。

接下來,川普的武器可能是匯率,因爲匯率纔是決定貿易逆差的重要因素。他也多次指責一些國家利用操縱匯率來進行變相出口補貼,對美國形成不公平競爭。

去年臺灣經常帳順差金額創新高、且與GDP比值偏高,再加上過去央行有買匯動作(雖然未超過警戒線),都使得臺灣容易被列爲外匯操縱國或觀察國名單。這次被川普課以高報復式關稅後,下一步是否迫使臺幣升值,值得特別關切。

衆多川粉經濟學家曾說,川普急着戳破美國當前虛胖的經濟泡泡,再迎來健康的復甦。然而錯綜複雜的財經問題,絕對無法用口號來解決。市場的基礎是信任,名實不符的政策,將讓信任蕩然無存。這恐怕纔是全球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