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川普推動對等關稅的虛實
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當選以來頻頻對外表示,將利用關稅改變美國長年以來的貿易逆差,上週白宮公佈《互惠貿易與關稅》備忘錄,正式預告美國將執行「互惠貿易計劃」。美國商務部長被提名人盧特尼克表示,對等關稅的相關調查將在今年4月1日前完成,意味着美國對外全面加徵關稅行動已進入倒數計時。
綜觀《備忘錄》列載的核心要旨,充分體現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施政理念。《備忘錄》指出,美國是最開放的經濟體,平均關稅率名列世界最低,但長期受其他國家不公平對待,導致出現龐大貿易逆差,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發展經濟,讓美國工人、製造商、農民、牧場主、企業家和企業受益。
川普的行事風格反映出濃烈的重商主義特質:經濟活動應儘可能留在國內、貿易逆差是國家財富的流失、關稅是保護國家財富的有利工具。
消弭美國貿易逆差的具體作爲表現在兩個方面:增加出口、減少進口。第一,川普大力發展美國石化業,增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川普在白宮發佈《備忘錄》的同一日會晤印度總理莫迪,會談後莫迪宣佈將大量採購美國石油和天然氣,以降低印度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兩國今年也將達成雙邊貿易協定。第二,川普對全世界實施對等關稅,如意算盤是,關稅將墊高各國商品進入美國的成本,跨國企業爲了規避關稅,會更有意願到美國投資,逐步實現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終極目標。本月初日本首相石破茂赴美進行國是訪問,宣佈日本對美投資將擴大至1兆美元,可說是川普百日政績的一大勝利。
對等關稅的執行又以兩個問題最關鍵:哪些國家可能被美國優先鎖定?未來的關稅會怎麼課?據川普高級貿易顧問納瓦羅的構想,美國將優先對主要逆差國祭出關稅,若如此,包含臺灣在內的前十大逆差國都在列。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24年美國貿易逆差逾1.2兆美元,前三大來源國是中國、墨西哥、越南,合計佔美國對外逆差近50%,臺灣排名第六,美國對臺灣逆差高達739億美元,佔比6%。
關稅率設定上,可能方式有兩種:一是「你課美國多少稅,美國就課多少稅」,即美國將逐一檢視各國每項進口商品的對美關稅率,再將美國對各國的關稅率調至相同。另一是美國以各國在WTO所承諾的最惠國待遇關稅爲標準,先篩選出平均關稅率高於美國的國家,再施以主觀設定且懲罰性極強的關稅,以越南爲例,可能以設定歧視性關稅爲由,大幅調高越南電子產品的進口關稅。至於稅率設定,則可能是川普在競選期間不斷倡議,至少10%關稅率爲基準。
若美國實施對等關稅,被大幅加稅的國家會集中在對美國擁有龐大貿易逆差的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墨西哥、越南、印尼、馬來西亞等。原因在於,在WTO「普遍優惠關稅制度(GSP)」下,開發中國家保有較高的進口稅率來保護國內產業。據WTO關稅資料庫,目前印度的簡單平均關稅率爲50.8%、墨西哥36.2%、泰國26.8%、馬來西亞21.2%、越南11.7%、中國10%,反觀已開發國家如加拿大、臺灣、日本等,平均關稅率約在4%至7%。
這是否代表對等關稅對臺灣的影響有限?恐怕不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以來,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展開大遷徙潮,臺商積極佈局東南亞、墨西哥、印度來規避貿易戰,美國若對上述地區祭出對等關稅甚或懲罰性關稅,臺商難逃波及。
近期金融市場有云,「川普上任才一個月,卻像已執政了四年。」過去幾周,川普一連串的發言和政策反覆,徹底攪動全球政經秩序。沒人知道川普的對等關稅究竟是勢在必行,還是隻是爲了施壓談判的權宜之計,但可以肯定的是,川普正全力爲自己的最後任期,塑造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