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未雨綢繆因應不對等零關稅衝擊

全球各國對美貿易不論是順差或逆差,未來與美國的談判,似乎須面對不對等貿易協議呈現的劣勢。圖/美聯社

國際矚目的美國對各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於7月9日寬限期間屆滿的前夕,在美日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下,7月2日晚間川普總統宣稱,已與首批重要貿易伙伴的越南達成協議,越南對美國出口產品的關稅,將會從之前46%降低爲20%,同時對任何轉口貿易的產品課徵40%關稅,相對美國則是透過「零關稅」,拓展越南市場。

檢視美越的共同聲明稿可發現,兩國爲後續舉行的貿易談判達成框架,讓正在蓬勃發展的越南經濟,暫免因高額關稅遭到重挫。不過,我們關心的是,由於在此之前,美國與其「貿易順差」的英國達成貿易協議,其實是不對等型態;相對與其「貿易逆差」的夥伴,如果於對等關稅寬限期間無法達成協議下,是否皆會援引川普逕自對越南訂定的「不對等零關稅」模式。

也就是說,英國對美貿易是逆差的國家,去年呈現120億美元貿易赤字,加上美國稅率高於英國,依川普所操作的關稅邏輯,美國應該對英調降關稅,大幅開放市場。其協議結果卻是,美國讓的少、英國給的多,顯示全球各國對美貿易不論是順差或逆差,未來與美國的談判,似乎須面對不對等貿易協議呈現的劣勢。

此外,依美國1962年所制頒的《貿易擴張法案》第232條規定,以危及國家安全爲理由,可針對半導體、醫藥品、關鍵性礦物、銅、水產及能源等敏感項目進行調查,決定是否片面課徵不同稅率關稅。這些頗不易掌握的變數,未來勢必直接影響各國對美國的出口,不容小覷。

川普將關稅作爲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要求各國必須配合美國改善。依最新資料顯示,目前臺灣對美國的平均關稅爲6.5%,相對美國對臺灣的平均關稅爲3.3%。按上述川普不對等零關稅思維,若臺灣希望美國調降逕自訂定高達32%對等關稅,則須將現行對美國6.5%的關稅進行削減,同時將非屬關稅障礙措施加以改善,此對臺灣顯然是不對等的貿易協議。

其次,從美國達成與其歷史淵源深厚的英國貿易協議中,對等關稅大致仍維持在10%加以觀察,或以甫剛完成簽署貿易協議的越南對等關稅訂定20%作爲參考,似乎難以過度期待美國在即將對各國公佈的對等關稅中,特別對臺灣訂定較低的稅率。

面對川普可能仿效越南實例,對臺灣要求「不對等零關稅」的模式下,政府經貿談判團隊表示,臺美除5月1日及6月25日,已舉行兩輪對等關稅實體會談外,期間雙方採取視訊會議及文件往來交換意見,針對關稅、非屬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及加強查覈洗產地等經貿相關議題深入溝通,取得相當進展。

儘管如此,還是難高枕無憂。從各國因應川普對等關稅衝擊的戰略觀察,除了洽籤「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無不透過參與「多邊」區域經濟整合,獲致豁免或較低的關稅。然而,臺灣受國際政治現實限制,短期內難以洽籤或參與其中,一旦臺灣重要貿易伙伴要求援引川普不對等零關稅模式,此一破口恐讓許多產業對外貿易競爭上,會因缺乏關稅優勢而不易拓展市場,甚至被迫外移建立生產基地。

此意味政府需要未雨綢繆找出「利基」,研擬多元對外貿易戰略。而從全球供應鏈的發展軌跡分析,促進供應鏈連結的重要因素就是效率,過去以來,臺商所累積建立的效率優勢,逐漸爲西方國家重構供應網絡的關鍵環節,另一方面,川普對全球治理的獨特異行作法,促進許多國家合作形塑「非美」市場聯盟,更加需與時俱進深化各國經濟合作,藉以找出破繭之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