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 竹縣工業會廠商緩衝期覓因應措施

新竹縣工業會11日下午開交流座談會,邀請專家與會員廠商一同討論尋覓美國關稅衝擊的解方。(邱立雅攝)

新竹縣工業會因應美國關稅飆升,11日下午舉辦座談會,邀請工業會成員約15家公司交流,會上邀請5名各界專家擔任講者,說明分別在產業鏈內、海外角度、中央立場如何看待此次美國關稅政策,會員公司代表們則提出疑問,互相交流尋覓最佳應對措施。

新竹縣工業會總幹事曾昭維表示,美國突然推出32%高關稅,讓臺廠叫苦連天、不知所措,直到推出緩徵90天之後,衆廠商才稍稍鬆口氣,但危機仍未解除,儘管32%加徵關稅暫時緩衝90天,但僅是延後並非取消。此時期正是企業預作準備、調整佈局的黃金窗口。

爲此新竹縣工業會邀請邀請立委林思銘、新竹縣府產發處、外貿協會主任李孟娟、工業總會理事蘇東茂、新竹縣工業會理事長呂理展等5名各領域專家,針對關稅問題各做8分鐘的短講,解析關稅政策最新發展、對不同產業的潛在衝擊,協助各產業掌握最新政策動向、降低營運風險、供應鏈調整與另覓轉單機會。

曾昭維表示,新竹縣工業會成員產業列別絕大多數爲資通訊、電子零配件產業,也有一部分傳產,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的廠家約爲3、4成,此次座談會共有15家會員廠商參加,工業會也提供管道與平臺,讓可能受衝擊的廠家提早因應,借鏡他山之石。

藝術達科技代表表示,3個月緩衝期可思考原來在大陸做的產品,運回來臺灣加工、出口,但能否減免或退稅,希望政府思考。三陽工業代表說,正盤點關鍵零組件的來源,也關注其動態與各廠商的應對辦法。傳動軸製造廠臺惟公司代表提到,臺灣出口到美國零件僅2%,若政府將汽車業的關稅作爲談判籌碼,恐衝擊國內汽車供應鏈。

新竹縣產發處長陳偉志也透露目前工策會正收集各廠商意見,目前已有35家迴應,多希望政府分散市場,做好基礎建設水電,也詢問貸款、貨物稅減免、匯率等問題,以及前進歐盟ESG的條件等,縣府年底將編列經費協助廠商擴展其他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