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高糖食物害大腦「快樂開關」失靈 專家教3招逆轉

▲最新研究發現高油、高糖食物吃多,腦部快感會鈍化,甚至愈吃愈不開心。(圖/CFP)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吃到含糖的食物,或外皮酥脆的炸物,常讓人感到心情愉悅,不過一項國外研究發現,這類美食吃多了,腦部產生的快感會愈來愈少,此現象稱爲「享樂感降低」,但還好可以逆轉,只要暫停吃一段時間,再次享用又會感覺美味、快樂。

諮商心理師蘇琮祺在臉書分享此研究,由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最近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內容聚焦高熱量飲食對大腦的影響;結果顯示,攝取高脂、高糖飲食,會影響大腦一條與「快樂及動機」有關的神經路徑,從伏隔核(NAc)連到腹側被蓋區(VTA),也就是吃到喜歡的食物時,會使人感到愉悅的區域。

根據動物實驗,當老鼠長期吃高脂飼料後,這條路徑會失去反應,對於原本會讓牠開心的食物將逐漸無感,這與許多人在減脂期間的挫折類似,不是不想控制,而是對吃的快感下降,進而變成習慣或逃避。

此外,該研究找出「神經降鈉素」(Neurotensin,NTS)此關鍵物質,其猶如負責傳遞「愉悅」的郵差。實驗發現,正常飲食的老鼠有許多NTS,對甜食反應強烈,但長期吃高脂飼料後,NTS濃度會下降,導致對甜食興趣減弱。

不過研究也顯示,大腦對此有彈性,團隊提供老鼠正常飲食2周後,NTS濃度、神經活性均逐漸恢復,對甜食的興趣也重新燃起。

蘇琮祺寫道,從研究結果可發現,吃太多高油、高糖食物會使大腦麻痹、快樂遞減,且會改變大腦神經路徑,導致對這類食物產生依賴,但只要停止這種吃法,快樂、味覺都可以找回來。

蘇琮祺建議,若網友最近感覺「愈吃愈無感」,可嘗試以下3種方法:

●不壓抑自己,但調整爲慢慢吃、好好吃,找回對味道的感受。

●少吃加工、高熱量食品,以免大腦麻痹。

●相信大腦可修復,改吃清淡食物,一開始會覺得沒味道,但只要幾周,味覺、快樂感都會慢慢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