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居託缺失多 遭點名改善
高雄市去年兒虐死亡人數居六都之首,遭審計部點名兒童高風險案件沒能即時發現或因應。記者徐白櫻/翻攝
高雄平均每月通報340件疑似兒虐案,去年兒童受虐致死多達12人居六都之冠,審計部點名改善,更揭露居家托育未在疑似兒虐案件通報後即加強訪視,導致高風險案件沒能及時因應,社會局指會定期訪視,並強化評鑑制度管理機制。
針對兒虐案件,社會局表示會強化居家托育訪視規範,明定訪期、記錄時限與違規扣款機制並辦理抽查。另制定6歲以下兒童身心及安全評估檢核表,結合醫療機構提供諮詢、協助辨識兒虐情形,及早介入。並培育社區防暴宣講員,落實精準通報,共同守護兒少安全。
高雄去年11月,1歲5個月大吳姓男童遭生母施虐致死,社會局接獲2次通報,第1次生母稱小孩撞牀,第2次未見到男童未成案,這只是兒虐案冰山一角。
審計部近日公告決算審查結果,發現高市居家托育多項缺失,包括沒在初次收託30日內訪視、未完成規定訪視次數、訪視未詳實記載且逾期建檔,更沒在疑似兒虐通報後加強訪視、未訂定抽核標準。此外各區托育中心督導及訪視人力配置不均,部分區域近2年新聘人力約佔4成,專業經驗不足,影響判斷力。
議員許採蓁說,高風險家庭缺乏即時介入機制,應參考NFP模式(護理家庭夥伴關係)結合民力定期家訪,建立疑似兒虐通報後的強制加訪。議員郭建盟主張6歲以下兒童應由警察協助於3日內強制訪視,防堵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