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鋰電池、高壓氣瓶亂丟恐釀火警 臺東環保局籲正確回收

▲廢鋰電池、高壓氣瓶錯丟恐釀火警。(圖/記者楊晨東翻攝)

記者楊晨東/臺東報導

近期多起資源回收場火警經調查發現,主因多與廢鋰電池及高壓氣瓶遭錯誤丟棄有關。臺東縣環保局提醒,鋰電池若受高溫或擠壓,容易短路爆炸;高壓氣瓶內若殘留氣體受熱膨脹,也可能瞬間破裂,若引燃周遭可燃物,不僅迅速竄出高溫火焰並釋放有毒濃煙,還將大幅增加消防救災難度,對清潔人員及社區居民安全造成威脅。

縣府指出,推動安全回收與循環利用,是臺東長期環境治理與公共安全的重要方向。縣府除落實廢棄物管理,也持續結合在地社區及部落力量,推廣環境教育與優化資源回收站點,讓民衆從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行動。此舉不僅保障清潔隊員與社區安全,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1項「永續城鄉」及第12項「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循環」,展現臺東打造安全、宜居家園的決心。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行動電源、手機與筆電電池、卡式瓦斯罐、噴漆罐及打火機瓦斯罐等,若混入一般垃圾,在垃圾車壓縮或回收場高溫曝曬時,極可能引爆起火。若經勸導仍屢犯者,依《廢棄物清理法》可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罰鍰,提醒民衆切勿心存僥倖。

環保局也提醒,高壓容器使用完畢後,應單獨包裝並暫存於陰涼處,避免高溫引發爆炸;鋰電池回收時,則應與乾電池分開,並在正負極貼上絕緣膠帶,再放入塑膠容器內防止電解液外漏。包裝上可加註「內有高壓容器」、「內有鋰電池」等字樣,並在回收時主動告知清潔人員,以確保作業安全。

環保局呼籲,錯誤丟棄廢鋰電池與高壓氣瓶,看似小事,卻可能成爲火災的導火線。唯有從源頭落實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才能守護社區安全、避免悲劇發生。未來環保局將持續推動安全回收與環境教育,結合社區力量,共同打造更安全、更永續的臺東。

▲廢鋰電池、高壓氣瓶錯丟恐釀火警。(圖/記者楊晨東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