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屬建材行業觀察:中材科技、銅冠銅箔AI材料業績亮眼;量子計算賦能產業升級
近期非金屬建材行業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AI材料、量子計算及國際化佈局成爲核心關注點。中材科技與銅冠銅箔的中期財報顯示,AI相關材料已成爲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其主業同步改善且技術投入持續加碼,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與此同時,量子計算技術突破與產業融合加速,微觀紀元、清華大學及IBM等機構的研究進展爲材料研發提供新思路。此外,科達製造在非洲建材市場的本土化戰略成效顯著,傳統建材企業亦通過資本運作加速轉型,行業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
AI材料龍頭業績超預期,行業主線地位凸顯
中材科技與銅冠銅箔的2025年中報數據驗證了AI材料的高景氣度。中材科技的AI電子布產品線(包括low-dk一代、二代及low-cte布)出貨量顯著提升,疊加風電葉片業務量價齊升,推動Q2業績環比增長,預計Q3延續改善趨勢。銅冠銅箔的hvlp系列產品實現批量出貨,鋰電池銅箔業務毛利率修復,虧損收窄。兩家企業共同體現出三大特徵:AI業務貢獻利潤增量、傳統主業環比改善、技術研發投入強度維持高位。
從市場競爭格局看,龍頭企業在AI材料領域的技術壁壘和產能佈局形成顯著優勢。以電子布爲例,中材科技通過迭代產品矩陣滿足AI服務器對高頻高速材料的需求,其市場份額已佔據主導地位;銅箔領域,銅冠銅箔憑藉hvlp等高附加值產品切入高端客戶供應鏈,進一步擠壓後進者市場空間。儘管液冷、電源等產業鏈環節關注度提升,但電子布與銅箔憑藉單位價值量增值潛力,仍爲AI硬件核心材料。
當前AI產業鏈需求分化,但材料環節的確定性較高。隨着DeepSeek等大模型技術升級,算力基礎設施對高性能材料的需求持續擴容。中材科技與銅冠銅箔通過產品結構優化與產能釋放,有望優先受益於AI算力建設週期。
量子計算技術突破,推動非金屬建材研發創新
量子計算與材料科學的交叉應用正加速落地。2025年4月,微觀紀元引入志特新材作爲戰略股東,共同推進量子計算與AI結合的乾溼實驗平臺,探索材料性能模擬與工藝優化。這一合作標誌着量子計算從理論研究向產業應用的實質性跨越,爲非金屬建材的分子設計、熱力學性能預測等提供新工具。
國內外科研機構亦取得重要進展。IBM發佈2025量子路線圖,計劃於2029年推出200邏輯量子比特的容錯量子計算機;清華大學團隊則在《自然·物理》發表支持任意兩比特量子門編程的指令集架構AshN,爲量子算法在材料研發中的應用奠定基礎。地方政策層面,上海提出建立量子計算應用示範中心,推動技術迭代與場景驗證,爲非金屬建材企業接入量子計算資源提供通道。
量子計算的產業化將爲材料研發帶來範式變革。例如,通過模擬電子布樹脂基體的微觀結構,可優化其介電常數與熱膨脹係數;對銅箔晶體生長過程的量子級模擬,則有助於提升導電性與機械強度。儘管技術成熟仍需時間,但龍頭企業已通過聯合研發搶佔先機,未來材料性能突破或依賴量子計算賦能。
(注:本文僅基於公開信息梳理行業動態,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