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助威點燃綠茵激情 “蘇超”加深文化“共融”

走進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被網友戲稱爲“蘇超”)的任何一座球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此起彼伏的方言助威聲。從徐州球迷豪邁的“槓槓的”,到蘇州球迷婉轉卻堅韌的“倷伲弗服輸”,13座城市的方言在綠茵場上碰撞和交融,讓足球賽事昇華爲一場文化的盛宴。

江蘇的13個設區市在文化、方言甚至飲食習慣上都有明顯差異,然而,在“蘇超”的賽場上,這種“散裝”狀態反而成爲獨特的優勢。各地球迷用方言助威、玩梗,既彰顯地域特色,又形成了一種友好的文化互動。

“江蘇方言大致可分爲三類:吳語區、江淮官話區和中原官話區。”知名文化學者、作家薛冰說,“吳語區,包括蘇州、無錫、常州全境及鎮江、南京、南通、泰州的部分地區。江淮官話區,包括南京(除高淳、溧水)、揚州、淮安、鹽城及鎮江、泰州、南通、連雲港、宿遷的部分地區。中原官話區,包括徐州及宿遷、連雲港的部分地區。江淮官話區在唐朝之前多屬於吳語區,吳語區是典型的江南文化區。中原官話區屬於北方中原文化區,江淮官話區則是南北文化交融的過渡地帶。”

“方言不僅是助威的鮮明口號,而且成爲連接地域文化的紐帶,讓每一個在場的球迷都能強烈感受到自己家鄉的味道。”薛冰表示,“各地球迷用方言玩梗、鬥嘴,甚至自嘲,既展現了地域特色,又顯得親切、不見外,這其實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薛冰認爲,在大家平時的交流中,各方言區之間,會盡量採用普通話以減少交流障礙。“蘇超”聯賽的對抗,基調是友好的,各方故意使用對方似懂非懂的方言助威,成爲一種趣味,也是一種難得的文化碰撞。

社交媒體上,“蘇超方言梗”這個話題不斷走紅。不少有趣的方言詞彙,隨着賽事傳播被更多人熟知,甚至不同城市的球迷還會互相模仿對方的方言助威方式。有意思的是,各市球迷開始通過方言改編、經典翻唱等形式展開“對歌”。蘇州以經典老歌《阿蓮》隔空喊話連雲港,瞬間在網絡刷屏。連雲港連夜迴應《阿蘇,我一見你就笑》,真是阿“蘇”念念不忘,阿“連”必有迴響。鹽城改編《來日縱使“遷遷”闕歌》對宿遷示愛,宿遷用《你是我的“鹽”》回覆愛意,“親愛的鹽,不比賽的日子好想你!”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蘇超”聯賽藉助方言進行宣傳推廣,對江蘇方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很有意義。薛冰表示,方言的傳承需要特定的環境。“蘇超”中的方言助威趣味成爲文化熱點,讓大家對方言有更廣更深的認識,肯定有助於方言的傳播與交流,也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蔘與。

薛冰認爲,地域文化的碰撞融合,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直接交流肯定會促進相互理解,“蘇超”這樣大規模的活動就大大增進了各方的相互理解。由理解而接受,交融也就開始了。除了方言,在風物特產、民情風俗等方面,同樣也增進了相互瞭解。隨着“蘇超”影響力的擴大,或許會有更多年輕人重新關注自己的方言,也會有更多外地人通過足球瞭解江蘇的文化多樣性。在這片綠茵場上,勝負固然重要,但足球正讓江蘇的“散裝”文化走向更深層次的“共融”。

(江南時報記者 鄧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