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縱深推進,擁硅爲王會捲土重來嗎?
協鑫集成(002506.SZ)、協鑫科技(03800.HK)8月7日晚披露硅料採購合同,前者的全資子公司協鑫集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當天與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能硅業)簽訂《產品購銷框架合同》,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協鑫集成擬向中能硅業採購總金額預計不超過4.5億元(含稅)的硅料。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
上述協議的執行時間爲2025年8月7日至12月31日,交易產品爲硅粉提純後的YAS復投料,預估數量11250噸。具體操作上,硅料交易價格隨行就市一月一議。按照協鑫科技的定價機制,給予協鑫集成子公司的硅料售價與其他獨立第三方買家一致。
產業鏈人士向澎湃新聞介紹,YAS復投料是顆粒硅副產物硅粉提純後的塊料,純度高,作爲副產物其成本較顆粒硅更具競爭力,須摻入其他料一起生產出硅片。
與三四年前動輒數百億、時間跨度2-5年的鎖量長協大單相比,協鑫系內部的上述關聯交易規模有限,但也不失爲一個市場風向標:隨着硅料反內卷持續推進,擁硅爲王會捲土重來嗎?
市場上不乏此類論調。中信建投近日發佈的研報認爲,近期在整治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背景下,光伏產業鏈價格端已取得初步成效,硅料、硅片、電池已成功順價,後續重點關注組件端順價情況。據其推演,硅料格局最爲集中,企業數量最少,整合難度最小,有望率先實現供給側改革,推動行業兼併重組並降低產出,推斷硅料在後續利潤分配中將處於強勢地位,2020-2022年擁硅爲王的情境可能重演。
作爲原料端,硅料的產能去化是本輪光伏產能出清的命門,直接影響下游控產效果。據澎湃新聞了解,近來圍繞多晶硅限產限價的會議密集在京召開,但各方協商並不順利,頭部企業各懷心思,小企業對硅料收儲方案的分歧較大。一方面,近期硅料價格的回升令收儲計劃更添變數,但另一方面,也有業內人士樂觀認爲不排除相關部委加大介入力度的可能性。
在經歷7月份的兩次大幅跳漲之後,近期硅料價格止漲企穩。多位一體化廠商人士及行研人士對澎湃新聞稱,7月初在硅料反內卷的漲價預期之下,下游出現謹慎囤貨行爲,硅料庫存下移。但8月以來下游備貨力度已大幅減少,組件環節僅名義漲價,實際成交價格未有顯著變化。
近期在山西大同舉行的光伏行業協會年中會上,多晶硅材料製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表示,多晶硅價格已經連續14個月低於成本價,目前庫存量大概還有40萬噸,行業的壓力還是非常大。350萬噸的多晶硅產能,市場需求只有150萬噸,開工率在40%上下。
供給上,眼下硅料端的壓力不減反增。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週多晶硅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爲4.5-4.9萬元/噸,成交均價爲4.72萬元/噸,周環比上漲0.21%。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爲4.4-4.5萬元/噸,成交均價維持在4.43萬元/噸。本週多晶硅成交量環比上週有所減少,簽單企業數量穩定在4-5家,成交價格整體持穩,僅個別訂單略有上浮。
硅業分會稱,價格總體持穩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其一,前期部分庫存偏低的長單客戶完成補庫,本週有備貨需求的其他長單客戶則參照前期價格簽約。其二,預期本月硅料將呈現供大於求格局,高位庫存面臨進一步累積的風險。展望後市,儘管庫存壓力增大,但在當前非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供需並非核心定價因素。預計短期內多晶硅市場主要靠成本支撐,隨着一線企業主流訂單簽訂完畢,成本略高的二線企業成交價或有小幅上調空間,同時高企的庫存壓力將制約價格上行幅度,整體市場價格漲幅呈現逐步收窄的趨勢。
此前有主導硅料收儲計劃的頭部企業高管向澎湃新聞介紹,硅料價格至少要回升到8萬-10萬元/噸,才能保證頭部企業在全成本不虧損的情況下,仍有餘力揹負該計劃帶來的大規模債務和利息。
“到8萬不現實,基本在5-6萬之間,拉長還本付息時間。屆時上千GW的需求,可以讓頭部企業收購下來的300多萬噸產能維持較高的開工率。”多晶硅領域資深人士對澎湃新聞分析稱,當務之急還是消庫存,否則再低的負荷都無法平衡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