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系統優秀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用心用情踐行法治爲民
經濟日報北京7月30日訊(記者郭靜原)3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徵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5位法院系統代表圍繞“嚴格公正司法 用情辦好百姓身邊案”與中外記者交流。
法治護航“錢袋子”,築牢金融“安全牆”。北京金融法院審判第二庭庭長丁宇翔從業期間,累計審結民商事案件2500餘件,這其中就包括全國首例“被遺忘權”案、新證券法實施後的首例銀行間債券虛假陳述案等。在審判工作中,丁宇翔探索實踐“雙軌雙平臺”羣體性金融糾紛解決機制,極大降低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司法的智慧和溫度,就應該體現在對羣衆多想一步的考量裡,體現在爲困難企業留一條生路的思慮裡。”丁宇翔說。
網絡空間的規範有序離不開法治保障。杭州互聯網法院副院長沙麗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司法的試驗田——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成立與發展,參與打造了互聯網審判新模式,當事人在線就可以完成整個流程。8年來,沙麗主審案件4000餘件,通過具有鮮明觀點和價值導向的司法裁判努力推動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她說:“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讓判決經得起未來考驗、社會考驗。”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長李海龍自2024年3月被選派至西藏自治區墨脫縣人民法院掛職。掛職期間,李海龍訪遍分散深山的44個村(居),爲各族羣衆開展普法宣傳、巡迴調解等工作。他還牽頭建成墨脫縣旅遊巡回法庭,有力提升墨脫法院審判質效。“每當回想起‘送法下鄉’時門巴族奶奶將熱騰騰的酥油茶遞到我手中,回想起同事們振臂歡呼,慶賀墨脫法院被評爲全區優秀法院,我都由衷感到參與援藏是我一生之幸!”李海龍說。
護航創新落實在每一起知識產權案件的審理中,也落實在每一次浸潤人心的普法宣傳、答疑解惑裡。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一級法官徐弘韜從2013年開始,一直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近5年來,他共審理1600餘起知識產權案件,以專業嚴謹的態度攻堅疑難案件。“爲了最大限度保護知識產權,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主動關注經濟社會尤其是新興領域的發展動向,做好隨時應對新情況和新問題的準備。”徐弘韜說。
辦好百姓身邊案,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徂徠人民法庭庭長錢繼紅從業期間一直紮根基層,辦理了3000多件案件。她走遍了轄區100多個偏僻山村,爲人們帶去溫暖和信心。“人民法庭在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基層善治方面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當一名‘老百姓身邊的法官’,我很自豪。”錢繼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