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系統優秀代表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檢察擔當守護公平正義
經濟日報北京7月30日訊(記者康瓊豔)在國務院新聞辦29日舉行的“新徵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5位來自檢察系統的優秀代表圍繞“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司法辦案從來都不是機械執行,而是民生守護。”從事檢察工作23年,山東省滕州市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劉玲辦理各類案件2800餘件。幫助羣衆追回被拖欠的養老錢,推動出臺基建工程“先考古後出讓”制度……案件背後,承載着羣衆的急難愁盼,也影響着黨和政府的形象。“檢察工作就是通過精準的法律監督,讓老百姓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也感受到司法的溫度與力量。”
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湯恆明則切身感受到公益訴訟這一中國特色檢察制度設計的重要價值。在他經手的案件中,既有最高檢、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李某等人跨省傾倒固廢污染長江生態環境等大案,也有施工揚塵、餐飲油煙、噪聲污染等羣衆身邊的“小”案。今年辦理的40餘起案件中,有三分之一的線索都是人民羣衆反映的。“老百姓的信任比什麼都珍貴。”他表示,未來將持續高質效辦好公益訴訟案件,以檢察擔當守護公益之光。
從檢25年來,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吳雅芳先後辦理涉黑涉惡、殘疾人權益保障等各類刑事案件1200餘件。從盲道暢通到無障礙停車位補足,再到殘疾人就業保障,吳雅芳盡心盡力服務。“我們在區域內基本實現了從殘疾人的‘出行無憂’到‘就業無阻礙’再到‘呼救無障礙’。”她表示,只有全力守護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從業以來,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檢察院四級高級檢察官張曉波辦理各類刑事案件1500餘件。在一起非法集資案中,他說服犯罪嫌疑人主動配合,爲受害羣衆追回了血汗錢。張曉波表示,高質效辦案就是把羣衆的揪心事辦成自己的心頭事,讓司法之光持續照亮,用檢察之力守護民心。
作爲邊疆基層一線的“護苗人”,雲南省臨滄市雲縣人民檢察院一級檢察官楊莎莎投身於守護未成年人一線。2018年,雲縣檢察院成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室,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啓動審查逮捕、起訴等一體化辦案模式。楊莎莎表示,做好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既要把握法治精神,也要雙向保護。“我們多做一些,孩子未來的路就好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