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碩之死…兒童骨髓移植 轉院計畫挨批失靈

恩碩母親(左)昨與立法委員林月琴(中)舉行記者會,點出政府投入十多億元建立兒童重難罕症守護網絡,卻未建立轉診機制,甚至要醫師一通通打電話找病牀。記者林琮恩/攝影

本報日前獨家報導,三歲男童恩碩去年罹患嚴重型再生不良貧血,需骨髓移植才能搶回一命,但在高雄等不到病房,恩碩媽媽自費請民間救護車,將恩碩從高雄送至北部醫學中心救治,但他仍於今年三月在一般兒癌病房,不敵感染過世。爲避免悲劇重演,恩碩媽媽調查五十位病童家長心聲,近七成家長認爲,兒童骨髓移植病牀不足且治療費用高。立委林月琴呼籲,衛福部健保署應調整給付模式,讓兒童醫療獲得更多給付。

恩碩媽媽昨與林月琴共同出面直指,臺灣每年有數百位需骨髓移植病人,但全國病牀數僅一二三牀,且集中北部,政府於民國一一○至一一三年針對優化兒童醫療網計劃投入十點五億元,但不僅骨髓移植病房不足,轉院外接計劃也失靈。

恩碩媽媽說,收治恩碩的醫師須逐一致電各大醫學中心,詢問院方是否有骨髓病房空牀,找到北部醫學中心後,卻被告知兒童醫療網轉院不可跨越縣市,須自費找救護車,因恩碩體內白血球幾乎歸零、沒有抵抗力,還自行攜帶血壓、血氧設備上車。她質問「爲什麼必須走這段驚險萬分的路程?爲何必須每天數萬次祈禱,期盼孩子能看到隔天的太陽?」

恩碩媽媽以恩碩生前最愛的「粉紅傘」命名進行調查,共一六三一位民衆響應,盼「給醫師資源,讓病童活命」。調查結果顯示,五十位接受調查病童家長中,近七成家長認爲兒童骨髓移植病牀不足,家長平均花費藥費高達五十三點五萬元,最高花費達五百萬元。

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說,以恩碩爲例,面臨資源缺乏,醫護人員也只能與家屬一起抱頭痛哭,病童候牀時間久,還需與成人搶牀,令人焦頭爛額,一個進步的社會,這些事情不該發生,讓恩碩白白犧牲,盼立法院下會期審理優化兒童醫療網預算時,應要求衛福部避免重演類似案件。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卓琍萍說,二期優化兒童醫療網照護計劃於全臺布建八家核心醫院,現已要求所有兒童醫療核心醫院須建立重症轉院團隊,且病患轉院無縣市範圍限制,針對本次案件,將評估調整資源配置,讓重難症病人獲得醫療照顧。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副組長賴彥狀說,健保署預計九月一日起調整骨髓移植相關給付,將異體周邊幹細胞與異體造血幹細胞給付合並,給付點數也從一千五百點,擴增至約一萬五千餘點,增加約十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