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縣市加強萊豬抽驗 專家憂「臺糖豬肉」重演:挑起社會不安

▲流行病學家、前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資料照。(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近期確認3批澳洲冷凍豬腳檢出瘦肉精萊克多巴胺,部分縣市爲此加強豬肉檢驗。專家表示,這三批豬肉遭檢出微量萊克多巴胺,都屬安全食用劑量之內,食藥署列入統計並且依法放行,並沒有剝奪民衆「知」的權利。她憂心各縣市檢驗萊克多巴胺,只會挑起更多社會的動盪與不安,有如先前臺糖豬肉遭驗出禁用瘦肉精案件,付出諸多社會成本。

流行病學家、前中研院研究員何美鄉在臉書分享萊豬議題看法,她表示,部分報導指出「食藥署不會針對這些肉品主動揭露流向」,對某些臺灣民衆傳達了一個致命的訊息:政府又在隱瞞事實。她直言,一個不可信賴的政府當然最會挑起民衆的恐慌,好似政府會讓你隨時不自覺的吃到所謂的「萊豬」了。

何美鄉強調,臺灣現況並非如此,食藥署並沒有剝奪知的權利,而是更有效的方式讓民衆取得資訊。她舉例,在臺灣超市買的東西都有明顯標示原產地,甚至去傳統市場,攤商們也可以告訴消費者這蘿蔔是來自中國還是南投。所以臺灣民衆依法都有足夠的資訊,來執行選不選擇澳洲豬的權利,看起來一切都是可以解決的。

然而有些縣市首長卻已經宣佈要加強豬肉檢驗,爲他們的市民把關。何美鄉無奈表示,各縣市再來檢驗萊克多巴胺,只會挑起更多社會的動盪與不安,就像上次那塊臺糖豬肉一樣(臺中市在臺糖豬肉驗出禁用瘦肉精西布特羅案),付出了諸多社會成本。

何美鄉表示,藥物的安全用量,不管是在人或動物,都是一個科學問題,會有共同語言標準,但顯然萊克多巴胺在臺灣已離開科學考量,進入人類觀感範疇。這些澳洲豬肉,在臺灣已經被炒作的如此烏煙瘴氣,假如不幸沒有辦法讓臺灣人安安靜靜地享受他們的美味,至少是不該被銷燬。

針對是否公開萊豬流向,衛福部長邱泰源今日受訪迴應,一切都是按照規定進行,先守邊境,該抽驗就抽驗,只要合乎規定就可以進口,這部分尊重商業處理。另外,有關輸入萊牛、萊豬和標示產地一事,是否有受美方壓力?食藥署署長姜至剛直言,「這太多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