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首批進口萊豬 食藥署:符合規定不會加強抽驗

圖:本報資料照

臺灣開放萊豬進口後,出現首批含有萊克多巴胺的進口豬肉!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表示,萊克多巴胺爲交感神經興奮劑,食用過量會導致心跳加快、手發抖、心悸、腸胃道症狀,嚴重會造成心律不整,他表示,澳洲豬一直以來都有使用萊克多巴胺,因此這次纔會檢出,過去恐怕只是因爲沒有采檢到,呼籲政府加強把關。

時序進入端午,豬肉進口量大增,根據食藥署儀表板顯示,截至2024年爲止仍無任何含萊劑豬肉進口,4月29日則有一批從澳洲進口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肝連、嘴邊肉、豬頭皮、豬腸衣等)檢出萊克多巴胺,爲國內首批萊豬。

食藥署表示,食藥署近期邊境受理報驗澳洲「冷凍豬腳」1批,淨重2萬2991公斤,該批貨品依規定查驗並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克多巴胺0.001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於該類產品之殘留容許量0.01ppm,因此核發輸入許可通知,並顯示於「豬肉儀表板」。

對於進口豬肉,包括含萊劑豬肉,食藥署於110年1月起針對可輸入之生鮮冷藏冷凍豬肉產品,不分國別,採100%「逐批查驗」,依照風險滾動調整頻率,只要查驗符合規定,就可以輸入,2023年起改爲20%到50%「加強抽批」,因20021~2023年都是零檢出,因此現行各國輸入之豬肉產品,採強度最低等級,2%到10%的「一般抽批查驗」。除非超標,不合規定,否則不會調升邊境查驗頻率。

食藥署強調,輸入產品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經輸入查驗合格放行,得於國內銷售流通。目前如此,未來也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及市場稽查」辦理。

臺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牀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說,雖然這批沒有超標,但民衆仍會擔心是否可能沒驗到超標的豬肉,尤其澳洲一直以來豬肉都有使用萊克多巴胺,因此這次纔會驗到,之前可能只是沒有抽驗到而已。

楊振昌表示,萊克多巴胺爲交感神經興奮劑,攝取過多可能會導致心跳加快、手發抖、心悸、腸胃道症狀,嚴重會心律不整,過去就發現,飼養的動物食用過量後,出現躁動、焦躁不安行爲,目前國際上沒看到曾發生於人體案例,但仍要擔心長期暴露有無慢性中毒等危害,呼籲政府要強化產地標示,讓民衆擁有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