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持續發力 信託財產登記試點加速擴圍

來源:滾動播報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繼北京、上海相繼打開信託財產登記閘門之後,近日又有多地啓動信託登記試點。記者獲悉,日前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與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浙江監管局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股權慈善信託登記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次將股權類資產納入慈善信託的規範化管理框架。廈門市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廈門市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試點方案》,對未來爲期一年內該市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類型、辦理流程、反饋登記結果等進行了明確。另外,珠海市也已就“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展開專題研討。

全國信託財產登記試點正加速擴圍,覆蓋資產類型也在不斷增加。業內專家表示,未來信託財產管理和轉讓中可能出現的權屬爭議將得到有效化解,我國近30萬億元的信託資產有望進一步盤活。

股權慈善信託登記“破冰”

從“捐錢”到“捐股權”,慈善正從短期救濟轉向可持續的價值創造。7月8日,崑崙信託完成全國首單股權慈善信託財產登記——“崑崙信託·德潤恩吉歐社會組織會計能力教育慈善信託”。

記者獲悉,該項目初始委託人爲陝西恩吉歐財務諮詢有限公司,交付其所持有的“杭州財域高質控股合夥企業(有限合夥)”81810元有限合夥份額,該慈善信託將聯合中國慈善聯合會等機構,共同開展《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新制度培訓,支持社會組織的會計能力提升。同時,該項目採用“雙受託人”模式,由杭州市慈善總會(杭州市慈善聯合會)和崑崙信託共同擔任受託人,北京德恆(杭州)律師事務所擔任監察人,中國銀行寧波分行擔任保管人。

6月17日,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印發《關於做好股權慈善信託登記試點工作的通知》,首次以專項文件形式明確了股權慈善信託財產的登記路徑和辦理流程,解決了潛在權屬糾紛,保護了社會公衆財產的獨立性,爲股權慈善信託業務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這是繼北京、上海在不動產與股權信託登記試點開展先行探索後,全國首個針對股權慈善信託推出系統性登記規則的制度文件,標誌着信託財產登記制度在細分領域的突破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過去企業想以股權、股份或財產份額設立慈善信託,但常面臨登記無據、管理無規的難題。”杭州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處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杭州進一步創新信息標識方式。工商登記時,股東名稱需完整標識爲“受託人全稱(慈善信託名稱+備案編號)”,既界定了信託財產屬性,確保其與受託人自有財產隔離,也讓交易第三方能夠清晰識別這部分股權的公益屬性。

信託財產登記制度擴圍提速

7月1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廈門監管局聯合廈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中共廈門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開展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試點的通知》,經研究,決定在廈門市開展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試點,夯實信託財產獨立性,推動轄內信託機構規範開展相關業務,保護信託當事人合法權益。

記者瞭解到,《廈門市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試點方案》對未來爲期一年內該市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的定義及適用範圍、類型、辦理流程、反饋登記結果等進行了明確。其中,方案所稱的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是指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據信託當事人申請,將不動產權利歸屬、其他法定事項和信託相關事項記載於不動產登記簿,以完成權屬登記、信託公示登記的行爲。該方案還明確登記類型分爲轉移登記和變更登記。

近年來,有關部門大力推動信託財產登記制度的健全與完善。2023年底,國務院發佈關於《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的批覆,原則同意《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方案》。其中,金融服務領域提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不動產、股權等作爲信託財產的信託財產登記機制。這爲股權、房產及其他不動產納入信託計劃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2024年12月,北京金融監管局會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印發《關於做好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工作的通知(試行)》,在全國率先打通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路徑。2025年5月,上海發佈不動產信託登記試點通知,構建“多場景覆蓋+全流程閉環+多部門協同”創新體系。通過“雙重登記”模式實現財產隔離,形成全週期管理流程,鼓勵圍繞民生領域開展試點,稅務部門全程參與,爲信託稅制改革預留空間。

另外,珠海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與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近日召開“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專題研討會明確,珠海市不動產登記部門將在立法先行、技術賦能、流程規範、宣傳引導、試點推行等方面主動擔當作爲,推動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制度在珠海落地。

有業內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信託財產登記試點“遍地開花”,未來在地域和試點類型等方面必將呈現多元化特點。以杭州爲例,相較於北京等地側重於商業信託的試點,杭州新政專爲慈善信託“量身定製”。隨着杭州經驗的推廣,股權慈善信託或將成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善經濟”的重要載體,讓財富的增長與社會的進步真正實現同頻共振。

信託資產有望進一步激活

中國信託業協會6月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達29.56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5.64萬億元,同比增長23.58%。信託行業已成爲我國重要的金融子行業之一,但目前信託業尚未建立完善的信託登記制度,這既不利於規範信託產品的信息披露,也不利於信託財產權屬關係的認定和信託產品的市場化流轉。

在業內專家看來,信託財產登記制度的接續試行,是進一步盤活我國近30萬億元信託資產邁出的重要一步。“由於過去信託財產登記機制缺失,信託財產納入信託存在制度障礙,京滬杭等地出臺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辦法是非常重要的探索。”資管研究員袁吉偉表示,這有利於促進以家族信託爲代表的財富管理服務信託的發展,推動信託行業迴歸本源。

但不動產信託登記也面臨不少挑戰。用益信託分析師喻智表示,稅收優惠問題備受關注。比如,在北京,財產登記的文件包括契稅完稅證明,但目前尚不清楚需要提供的是委託人的完稅證明,還是信託公司作爲受託人出具的完稅證明,所以在登記環節和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的相關規定尚不清晰。

“建議從立法層面完善信託財產登記制度,明確信託登記的具體操作規則、程序和要求,使其與現行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有效銜接。同時,修訂信託法和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爲不動產信託財產登記提供更加明確的法律依據。針對信託財產登記環節的重複徵稅問題,建議出臺專門的信託稅收政策,明確信託財產在設立、存續和終止階段的稅收處理規則,避免重複徵稅。”中信信託風險管理部周萍博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