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政策遭受挑戰 川普任命的大法官也質疑正當性

美國最高法院。記者陳熙文/攝影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5日針對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訴訟舉行口頭辯論,大法官在辯論中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提出質疑,聚焦關稅的適法性和總統的權限等,就連屬於保守派的大法官也對關稅的正當性表現出懷疑的態度。

川普今年上任後,援引1977年制定的「國際經濟權力法」(IEEPA),宣稱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已形成緊急狀態,因此授權總統制定關稅政策,卻遭企業提告無權這麼做;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和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已先後裁定川普違法,現在上訴至最高法院,於5日展開法院辯論。

川普的關稅政策5日在最高法院遭到大法官的挑戰,聚焦在國際經濟權力法是否賦予總統動用關稅來管制進口,以及總統是否有權在未經國會正式同意之下實施關稅政策等。

由於國際經濟權力法授權美國總統針對國家緊急狀態「管制」(regulate)進口,關稅是否符合管制的手段成爲討論的焦點,再加上關稅本質上等於稅務,而聯邦稅制(federal revenue)屬於國會權限,總統是否有權課關稅也備受質疑。

代表聯邦政府的司法部訟務次長(Solicitor General)沙爾(John Sauer)5日緊抓前總統尼克森的案例爲川普關稅辯護;尼克森曾在1971年援引「與敵國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宣佈緊急狀態,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從價稅。

沙爾也多次強調說,關稅符合IEEPA的管制手段,指關稅的主要目的是用來管制,增加稅收只是附帶功能。

川普於第一任總統期內任命三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但根據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指出,其中兩位大法官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和戈薩奇(Neil Gorsuch)5日都在法庭上表現出持疑的態度。

巴瑞特即質疑說,過去有沒有任何法律指出「管制進口」(regulate importation)這段關鍵句子授予課徵關稅的權力。

戈薩奇則認同川普政府的立場,指總統在外交事務上具有權限,但懷疑總統被授予這樣大的權限能否被收回;戈薩奇也對權力分立的問題提出質疑,指如果總統課徵關稅的權力成立,未來有什麼可以防止國會放棄對國際貿易的責任,把權力移交給總統?

大法官薩多馬友(Sonia Sotomayor)則質疑川普的關稅能否通過「重要問題」原則(Major Questions Doctrine)的檢驗;不過川普政府駁斥重大問題原則不適用在外交事務上。

最高法院就曾在拜登政府時期以「違反重大問題」爲由,否決拜登政府包括學生貸款減免計劃在內等多項重大政策;該原則明確要求行政機關在制定重大政策時,必須有明確的國會授權。

美國最高法院有九位大法官,目前有六位由共和黨政府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其中三位由小布希政府提名、另外三位由第一任川普政府提名。

國會山莊報指出,假如川普在最高法院敗訴,川普政府有可能要繳回已經課徵的關稅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