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亂局-任性代價 川普關稅對美債發展三疑慮
川普的強硬態度,引發各國政府是否會透過拋售美國公債進行報復的討論與聯想,以逼迫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圖/美聯社
川普4月2日美股盤後公佈對等關稅,引發以美股爲震央的全球股市劇烈下跌,美、日、歐上市公司市值單日蒸發約3.5兆美元,臺股也於清明假期後第一個交易日上演「開盤即收盤」戲碼,寫下史上最大跌點,上市櫃大舉蒸發7.26兆元的慘烈紀錄。
目前全球政府正忙着瞭解自己國家稅率多少,嚴陣以待的盤點受影響產業與衝擊,並爭先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從更廣泛的策略視角分析,川普對等關稅不只是一種保護主義措施,更想借此重塑美國的工業基礎、鞏固美國在全球秩序中的地位與解決美國債臺高築問題。除股市的波動劇烈外,也重現罕見的股、匯、債三殺局面,美國公債殖利率大幅波動,正出現危險的重大警訊,後續有三點疑慮值得追蹤與關注。
一是關稅恐阻礙通膨降溫甚至讓經濟陷入衰退?
儘管川普已暫緩對各國徵收懲罰性關稅的政策,但仍然對大多數國家課徵10%的關稅,並提高了對中國的關稅至245%,簡單的解釋是關稅讓進口商品變得更昂貴,通貨膨脹將迫使聯準會維持高利率或原本降息時機添加變數。
可預期的是,美國政策反覆恐造成全球消費與投資放緩,美國經濟已來到脆弱的十字路口,其實稍早剛公佈的3月美國通膨爲2.4%(六個月新低),失業率微幅上升至4.2%,整體經濟尚稱穩健,四月初關稅壁壘這顆深水炸彈,引發是漣漪還是海嘯,市場都在關注。
二是外國投資者會拋售美國公債嗎?
川普的強硬態度,引發各國政府是否會透過拋售美國公債進行報復的討論與聯想,透過拋售手上資產報復川普,藉此提高美國面臨的債務壓力,以逼迫川普關稅政策急轉彎;但即使不考慮報復,美債波動性MOVE指數也攀升至矽谷銀行倒閉事件後的相對高位,投資者也會因爲風險的增加減少購買債券的意願,長債市場恐出現流動性問題。
根據2025年資料顯示,持有美債的主要10國(不含大陸),持續攀升或處於高檔約4.33兆美元,大陸從美中貿易戰開打至今計劃性的減持美債約35%,持有已從1.17兆美元減持至約7,608億美元。
近日花旗集團一份研究報告,透過聯準會託管帳戶中的外國官方持有量數據分析顯示,在4月2日至4月9日期間,外國官方持有的美國公債增加了30億美元,這表明了外國投資者可能並未大規模拋售美國公債。
三是債市場未來前景還好嗎?
過去理論與實務上,美債因被視爲無風險且流動性高,一直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避險資產並有「避風港」,當金融市場出現恐慌時,投資者會拋售風險資產併購買美債。但川普爲緩解債務問題揮起關稅大刀,使近期美債巨幅波動,加劇投資者對美國主權債務「避風港」地位的擔憂。目前臺灣持有美債規模居世界11大,金額約2,904億美元,且央行約有八成以上的外匯存底持有美債,不可不審慎面對。
按過去遊戲規則,美國總可以債養債,但這次關稅大刀激烈揮向全世界,市場不僅意識到美債問題的嚴重性,同時對美國經濟領導地位產生疑慮,如同人與人、國與國的外交,一旦信任破壞,恐怕需要更多的證據和行爲來支撐市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