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拚贏日韓 黃士修:低於25%就要擔心又被出賣什麼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美關稅談判仍在進行,外界議論紛紛。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表示,硬要猜數字,他認爲25%到30%比較合理,但若真的低於25%,「纔要擔心我們又被出賣了什麼。」

黃士修表示,四月時,日本24%、韓國25%、臺灣32%。這是美國用貿易逆差折半,算出來的關稅數字。七月,日本與韓國都是25%。它們都試圖談判,卻沒有達成共識。臺灣第一時間就把臺積電賣了,好歹砍個零頭,上限算30%。

黃士修說,臺灣憑什麼條件低於日韓呢?下限算25%吧,真的低於25%,大家纔要擔心臺灣又被出賣了什麼。因爲自四月至七月,日元兌美元升值2.5%,韓元兌美元貶值3%,看起來不太影響關稅。臺幣兌美元卻升值10%,期間還發生一天升值超過3%,央行緊急滅火。當時他就指出央行話術的破綻,暴力升值本身就是「把控」的結果。

黃士修說,要知道,以央行的外匯存底的量體,對上每日外匯成交量,市場上沒有人敢跟央行對做。央行說,那天沒出手。隨時都把控,有一天突然放手,也是一種刻意爲之。以及美國總統川普說半導體關稅另外算。政府眼中只有臺積電,苦了那些非半導體的產業。

黃士修認爲,真正令人擔心的是,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7月12日訪美回來,說談判採「階段性進行」。這句外交辭令的意思,從四月到七月,連對談窗口都沒接上線。所以臺灣關稅是不是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說的32%,或者經濟部長郭智輝說的有信心比日韓好,已經不重要了。

黃士修說,公佈日韓關稅後,日韓股市沒有崩跌,大家已經習慣關稅的衝擊。市場不怕環境差,關稅再高都可以計算並轉嫁成本,怕的是不確定的風險。「奇怪,這屆中經院院長怎麼不太懂經濟」,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21日說「如果有內線,去空臺指期啊!」在洗地仔嗆賭見報後,隔天台股大盤就跌352點給你看,臺指期跌264點也不遑多讓,市場取得了用真金白銀打臉中經院院長的共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