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對臺經濟影響多大?星展推估四大情境
關稅政策和大而美法案爲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雙重影響,星展銀表示,與4月相比,現在對於全球經濟的看法更爲正面,全球經濟放緩的程度料將減輕,時間點也會有所延後。關注7月份以來公佈的對等關稅稅率,越南雖然在通過談判後已調降至20%,但考慮到其對美出口依賴度甚高,故在亞洲範圍內目前受對等關稅直接影響最大的仍然是越南。
間接影響方面需考慮各個亞洲經濟體對總體出口的依賴程度,若是未來稅率推升價格上漲,導致終端消費需求下降,全球總體經濟成長恐將放緩,凡是對出口、貿易依賴度高的經濟體,受到衝擊較大。
在半導體關稅方面,目前只限於晶片,亞洲範圍內仍爲馬來西亞影響最大,其次則是臺灣。
產業層面來看,對等關稅的影響可大致分爲兩大類。首先是傳統產業,這些產業目前受關稅衝擊較爲明顯,因各國對等關稅稅率不一,導致產品之間出現競爭力差異。稅率較低的國家在相關產品上具備較高價格優勢,而稅率偏高的國家則面臨競爭壓力,可能引發產業間的替代與重組效應,受直接影響的產業包括半導體、汽車、醫藥等。
星展銀指出,若產品關稅爲統一稅率,則競爭焦點將集中於主要出口國與美國本土之間的產能對比,若美國具備相關產能,如汽車與成熟製程的半導體,則本土企業具備一定替代優勢;但若美國缺乏先進製程產能,如5奈米、3奈米晶片,或在電子供應鏈中下游如手機與電腦的組裝環節產能不足,則替代空間有限,對外部供應仍具有高度依賴性。
目前市場普遍認爲,對等關稅對臺灣的衝擊已大幅減輕,主要原因包括產品涵蓋範圍縮小、稅率也具備協商空間。然而,半導體關稅的確定性仍相對較高,最終結果對臺灣經濟的潛在影響仍需密切關注。
以2024年全年貿易額計算的估值來看,臺灣對美國出口中受對等關稅影響的部分金額約爲300億美元,雖然實際適用的稅率尚未明朗,市場預期最壞情況可能達到32%,但也存在談判空間,若情況較佳,稅率有望降至15%至20%不等。星展銀以10%、15%、20%與32%的不同情境進行估算後,對臺灣GDP的潛在影響均不超過0.5個百分點。
在半導體方面,美國2024年自臺灣進口晶片總額約爲155億美元。由於臺灣晶片具備高度技術門檻,尤其是在先進製程領域,產品替代性低,即使臺廠因關稅轉嫁部分成本至客戶端,美方進口商短期內仍可能難以轉向其他供應來源。儘管目前半導體關稅的具體稅率仍未確定,但市場普遍預估至少爲25%,若僅針對晶片課稅,對臺灣GDP的影響亦在0.5%以內。
然而,若半導體關稅範圍擴大至涵蓋其他電子產品,如封裝、組裝、零組件等,則整體衝擊程度將明顯上升,屆時對出口及產業鏈的潛在壓力需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