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正當時

所謂“冬病”,指的是常於冬季發病或多發的疾病,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流感、老寒腿、頸肩腰腿痛等。冬病有個特點,就是患者本身屬於陽虛體質,抗禦寒邪能力差。因此,每逢冬季,天氣寒冷,自然界陽氣下降,旺盛的風寒之邪,就會趁機侵襲人體,誘發疾病。

關於“夏治”,《黃帝內經》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每年春夏,大自然陽氣旺盛,正是藉助自然之力,順勢補益陽氣的好時節。春夏補足陽氣,令人體正氣旺盛,就會提升抗禦冬季風寒之邪的能力,減少疾病發生的可能。同時,治療方法產生的靶向性溫陽效應,還可以把藏匿於體內經絡、關節、臟腑中的寒溼之邪逼出體外,除掉病根。可謂是祛邪扶正,一舉兩得。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諺語,就是說大家在夏天多吃一些溫熱性質的姜,可以溫陽和祛除寒邪。這幾年流行的夏天曬背,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這些方法屬於通俗版,有效果,但針對性不強。

下面,着重說說醫院裡的專業版,主要包括督灸、天灸和中藥調理。

督脈爲陽脈之海,主一身之陽氣,位於脊背正中。所謂督灸,即施灸時先用精油推背,疏通經絡,開放毛孔;撒上秘製的督灸補陽藥粉,鋪蓋桑皮紙,蓋上厚厚的新鮮生薑顆粒,最後敷上絨絨軟軟、溫暖芳香的三年陳艾艾絨,點燃後反覆灸上三壯。大約兩個小時後,便可感到能量滿滿,陽氣旺盛,寒邪外散。一般每週一次,四至六次爲一療程。盛夏伏天,借天地隆盛之陽氣加持,可以事半功倍,自不待言。

所謂天灸,是將各家秘方的中藥製成貼劑,貼於特定穴位,防治不同疾病。通常每伏天一次,伏前、伏後各加強一次,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和冬季感冒的預防。三門峽武強中醫院獨家開發的治療“老寒腿”的配方與貼敷方法,經十多年的臨牀應用,具有明顯效果。

中藥調理要根據每人的具體體質,辨證施治,可以是湯劑,可以用代茶飲,也可以配製膏方。(李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