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冬病夏治正當時

陝西日報記者 張家禎

又到了一年中的三伏天。今年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共30天。這一時期是全年氣溫最高、溼度最大、陽氣最盛的時段,也是開展中醫特色療法、實施冬病夏治的黃金時期。

冬病夏治通過貼敷、艾灸、鍼灸、飲食調理等,可有效預防和減輕冬季高發疾病。近日,陝西省各中醫醫院、綜合醫院中醫科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陸續推出冬病夏治特色療法,受到市民歡迎。

三伏貼也“挑人”

在冬病夏治諸多方法中,三伏貼因操作簡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優點受到人們的青睞。

近日,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連續開展兩場“中醫惠民體驗日 冬病夏治正當時”大型義診活動,用中醫特色療法助力市民在三伏天到來之時,把握冬病夏治關鍵期,調養出好身體。

7月12日,在義診活動現場的中藥免費貼敷區,有助於調理肺虛、脾胃虛等的伏前貼備受歡迎。西安市民王女士帶着4歲的兒子早早在此排隊等候。她說:“孩子一到冬天就咳嗽、感冒。剛纔,醫生給孩子做了體質辨識,並給孩子貼了伏前貼,幫助他提升陽氣。”

西安中醫腦病醫院治未病科主任王敏介紹,在一年中最熱之時,陽氣活躍至盛、陰氣潛伏,這就是“伏天”之名的由來。此時,人體陽氣升發、皮膚鬆弛、毛孔擴張、經絡氣血流注也最爲通暢,三伏貼中各種藥材的效力更易滲透進皮膚肌理,刺激對應臟腑的穴位,可以起到寬胸降氣、健脾和胃、祛除風寒溼三邪等效果,增強免疫力。

王敏提醒,三伏貼對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過敏體質者、感冒發燒者等人羣不適用。市民要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不能盲目去貼。

冬病夏治方法多

“不止三伏貼,內服中藥、艾灸、拔罐、刮痧等也是冬病夏治的常用方法。市民要找醫生對症施治,找準疾病最佳的療法。”西安市紅會醫院中醫康復科主治醫師許瑞玲說。

“以三伏灸爲例。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的一種艾灸療法,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施以艾火,達到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增強免疫力的目的。三伏灸針對陽虛較重的體質,是更大力度的夏練三伏。”許瑞玲說。

三伏灸應用廣泛,適用於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統疾病,以及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疾病,還常用於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除治療外,三伏灸也可調整身體的亞健康狀態,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

“與三伏貼類似,三伏灸的最佳治療時間爲每年頭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許瑞玲介紹,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選擇相應的穴位進行施灸。

“對自己所患的病症有詳細瞭解的病人,如果覺得三伏貼、三伏灸的效果慢,可以找醫生對症開方。”許瑞玲說。

養生調理有講究

中醫認爲夏季養生應該清熱祛暑與益氣養陰並進。

西安市紅會醫院中醫康復科主任樊曉晨介紹,中醫認爲“動則生陽”,合適的運動能夠增強人體陽氣。散步、慢跑、游泳以及太極拳、八段錦,對於陽虛、氣虛的人來說,養陽效果更好。夏天,運動要避免暴曬,早晨或傍晚進行更好,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三伏天,不要貪涼,使用空調和風扇應適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要做好夏季多發病的防治。“夏季是腹瀉最容易發生的季節。夏天脾胃運化功能減退,飲食方面儘量以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爲主,並補充優質蛋白質。”樊曉晨說。

樊曉晨強調,伏天,綠豆、蓮子、冬瓜、絲瓜等清熱解暑的食物,既能補充一天耗損的元氣,又容易消化吸收。可以適當吃些生薑、陳皮調整脾胃功能,少吃有刺激性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同時,三伏天還容易導致人火氣上升,表現爲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易失眠等。樊曉晨提醒,“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越是天熱,越要心靜。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平復不良情緒。可採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情緒,儘可能地保持心平氣和。

來源:陝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