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民酸菜魚」崛起 3位臺中囝仔靠創新川菜打響全臺!
「刁民酸菜魚」的熱門料理,分別是初戀番茄魚(左)、秘壇酸菜魚(右)。(圖/三個臭皮匠公司提供)
那口鹹中帶辣、酸酸甜甜的滋味,你是否也印象深刻?近年來,創新川式料理「刁民酸菜魚」在臺灣市場掀起新風潮,以特色風味與高品質食材殺出重圍,成爲年輕人的宵夜首選名單。3個臭皮匠公司創辦人之一的許仁豪分享,這一切源自3位臺中囝仔對「吃」的執着。
2012年,黃偉豪、張棟樑及許仁豪,3位沒有餐飲背景的會計系畢業生,靠着對美食的熱愛,在臺中東海商圈創立平價麻辣小火鍋品牌「那個鍋」。2019年赴中國大陸考察時,受到當地酸菜魚料理啓發,於是回到家鄉逢甲開設第1間「刁民酸菜魚」。
許仁豪笑說,3個老闆年輕時被朋友、家人戲稱「挑嘴雞」,正因這份對食材與味道的堅持,品牌名稱「刁民」油然而生,不是愚民,是懂吃、敢挑剔的刁民。「不當愚民、當刁民!」靠着琅琅上口的口號,「刁民酸菜魚」在社羣媒體及短影音上打響知名度,但許仁豪強調,社羣行銷只是輔助,服務跟料理品質纔是經營核心。
許仁豪提及,爲研發符合臺灣人口味、又不失川菜靈魂的酸菜魚,3人耗費超過1年時間,進行上百次的口味測試,甚至連菜單上的熱門餐點炸雞,也是團隊歷時9個月研發的,由此可見3位老饕對美味的執着有多強烈。
團隊秉持原則,所有料理口味全數自行研發,堅持不爲降低成本而選擇劣質原料。從酸菜、蘿蔔、姜的再醃製,到炸雞、湯底的調味,每道餐點皆經過反覆試驗,只爲找到一個口味平衡,確保消費者能嚐到精緻佳餚。他強調,對食物挑剔,就是對顧客負責,自己覺得不好吃的東西,絕不會端給客人。
招牌食材「烏鱧魚」含有許多暗刺,需全數以人工方式剔除。(圖/三個臭皮匠公司提供)
尤其作爲會計背景出身的3位創辦人,特別重視標準化流程的細節。每鍋湯的毫升數、每片魚肉的重量都得精準計算,誤差值僅容許在5公克以內。「刁民酸菜魚」選用的主食材是「烏鱧魚」,因其肉質紮實、魚皮Q彈且價格實惠,但因魚刺繁多,必須人工剔除暗刺,才能呈現完美口感。
許仁豪表示,儘管品牌快速崛起,但擴店還是得步步爲營。第1家「刁民酸菜魚」即建立小型中央廚房,隨着規模擴大逐步建立食品工廠,確保每間分店都能維持一樣的高品質,在經營基礎上做好紮實功夫,把SOP流程做到位,食材品質跟生意纔會蒸蒸日上。
「刁民酸菜魚」致力於提供給臺灣消費者高品質的精緻佳餚。(圖/三個臭皮匠公司提供)
未來「刁民酸菜魚」規劃前進東南亞拓展市場,同時穩健深耕臺灣客羣。對於臺灣消費者一直以來的支持,許仁豪表達誠摯感謝,他期望,酸菜魚對臺灣人來說不再只是一次性嚐鮮,而是變成日常生活中想吃的經典料理。
經濟發展局長張峰源親自參訪「刁民酸菜魚」的中央處理食品工廠,盛讚年輕創業家勇於挑戰創新,表示起步及成長都從臺中出發,再擴店於全臺,期許將臺中在地品牌推向國際、勇敢挑戰市場。
經發局說明,臺中擁有多元美食文化與友善的創業環境,加上對家鄉深厚的情感,選擇在熟悉的家鄉展開,同時也做出回饋地方的行動力。值得一提的是,臺中市政府很關心青年創業與產業發展,並提供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劃(SBIR),給予年輕創業家各項輔導資源。自臺中市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輔導業者已申請中央資源及政策貸款獲補助金約9,000萬元,地方型SBIR計劃補助結合中央資源挹注超過1.8億元,成功協助臺中市250家中小型企業。
許仁豪鼓勵正在創業的青年,不要害怕他人品頭論足,只要方向正確,就放膽去做,並表示自己跟另外2位創辦人一路走來也是跌跌撞撞,遭受許多人質疑,但3人始終秉持初衷,凡事親力親爲,並強調「成功沒有捷徑,一步一腳印,纔是做好事業的關鍵。」。
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