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持續緊張的資金面3月能否寬鬆?市場衆生相:債市多空博弈、理財贖回急尋替代品

財聯社3月5日訊 (記者 曹韻儀)近期,由於資金面偏緊,且權益市場有走強趨勢,債市波動被放大,多空博弈明顯。同時,受此影響,理財產品持續陰跌,並出現一定贖回。

“可以說,近期債市走向是在看資金面‘臉色’”。調研中,不少機構人士均反映出對資金面轉鬆的迫切期待。步入3月,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也轉爲相對樂觀。“結合過往兩會期間表現,預計3月資金面有望階段性轉鬆,但後續走向仍取決於監管態度,例如公開市場大額淨投放、重啓購債或降準等。”多位投資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受債市調整連鎖反應,理財規模轉降。多位投資人士對財聯社記者坦言,已贖回現金管理類產品,正急着尋找替代理財。從理財規模下降數據來看,有機構表示,此次負債端贖回壓力接近2023年9月小型贖回潮。

綜合來看,業內仍認爲,目前理財贖回壓力仍然可控。不過後續若出現資金面緊張等利空因素持續擾動機構心態和行爲,債市繼續調整,理財基金贖回壓力會進一步增大,仍需警惕負反饋風險。

資金或階段性轉鬆?監管操作仍是關鍵風向標

對近期債券市場而言,資金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短端利率明顯擡升,長債收益率呈現先震盪後上行的走勢,背後資金面持續收緊成爲影響債市的重要因素。

今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債券市場高度關注的重磅數據公佈。“今日早盤資金面屬正常水平,存單提價壓力也邊際緩解。政府報告中財政政策表述符合市場預期,但沒有更多超預期消息,對債市影響中性。“一位金融機構債券投資經理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從監管操作來看,央行今日進行3532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爲1.50%,與此前持平,當日實現淨回籠1955億元。

儘管本週央行連續3個交易日實現淨回籠,但市場對資金面仍持寬鬆預計。市場人士普遍猜測,“重要會議期間,央行或持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對衝到期影響,釋放穩定的政策信號。”

國聯證券固收首席李清荷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我們預計3月資金面將有所轉鬆,參考以往兩會規律,債市收益率一般會先上後下。”其指出,在季節性資金需求回落的同時,大行融出意願的回升跡象和政府債發行壓力的有望緩和,或將帶動資金利率下行。

“3 月初兩會期間,央行通常會維持流動性穩定。”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加之此前密集發行的地方債將伴隨財政投放逐步下達,以及大行負債壓力邊際上有所緩解,3月資金面壓力有望階段性緩和。

華西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鬱也指出,從銀行角度來看,負債壓力或有所緩解。首先這一輪非銀存款流失可能逐漸接近尾聲。此外,3月政府債供給壓力或有所下降,且前期置換債發行後也將逐步迴流補充銀行間流動性。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爲,兩會期間資金面的寬鬆或是階段性的,後續資金面能否維持寬鬆還待監管態度轉變,3月DR007中樞或僅將小幅下行。

“我們預計3月份將有所緩解,資金面邊際轉鬆的概率較大。從2月末的情況來看,銀行融出資金規模已經逐步回升。然而,資金面能否走向更爲寬鬆,仍待監管的態度發生轉變,例如公開市場大額淨投放、重啓購債或降準。”有業內人士坦言。

“從近期央行流動性管理的思路來看,貨幣政策的重心在於穩匯率、防空轉、防範債市風險,這意味着,短期內或難以看到央行大規模淨投放並帶動資金面明顯轉鬆,同時考慮到政府債券供給壓力仍然偏大,預計3月DR007中樞僅將小幅下行。” 馮琳認爲。

債市如何走?3月短端債樂觀程度更高

受近期股債蹺蹺板影響,一方面,不少債市投資人士心生退意,前往尋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資方向。

“今年以來短債和混債配置,收益少的可憐,大部分時間都在對衝。而短債利率前期跌勢較大,並未如預期一樣快速反彈。對比股票市場,債市行情一直震盪波動,很怕半年都回不了本。”投資者周明(化名)對財聯社記者坦言。

談到近期債市走向和投資虧損,上述投資者仍記憶猶新:“上個月24日虧的最多,近期股票權益市場走紅,選擇增配了混債,並佈局了信用債和同業存單。如果資金面轉鬆,預計債市應該會由短至長的修復。“

調研中,財聯社記者也發現,近期短端投資修復情緒也開始明顯。根據浙商固收的最新債市問卷調查,投資者對3月債市短端的樂觀程度要明顯高於長端,傾向於關注同業存單和中短端利率債機會;多數投資者對於10年和30年國債收益率運行區間偏保守,總體判斷還是窄幅震盪爲主,較少趨勢性看多或者看空傾向。

“春節後債市短端利率跟隨資金面收緊調整,配置性價比提升。不過,目前國債、國開債短端利率和DR007仍倒掛,負carry(持有債券所獲得的收益低於融資成本)將繼續制約短債持有意願。橫向比較來看,同業存單和短端信用債已經跌出性價比,當前具備一定配置價值。”馮琳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現管類理財產品拿不住 投資者直呼尋找替代

月末理財資金通常回流,但或受負債端贖回壓力影響,導致近期迴流壓力增加。根據華西證券數據,截至2月末,短債和中長債理財代表產品回撤幅度分別達0.08%、0.03%,接近2023年9月小型贖回潮。

“債市調整,理財規模轉降。細分產品類型,規模縮量主要在申贖靈活的日開型產品上,存續規模環比下降1049億元,其中,現管類產品降661億元。”華西證券數據顯示,2月最後一週,理財規模環比降3941億元至30.37萬億元,降幅超過往年同期。

“我今天又贖回了5萬。”一位投資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現金管理類的收益率一直不怎麼好,甚至連着幾天收益率都是0%。"上述投資人士對財聯社記者坦言,其已將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全部贖回,“真的急需好的替代理財產品。”

“昨天贖回了一大半,今天還沒到賬。“另一位投資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無奈,由於近期債市表現不佳,已經贖回相關產品投資資金,衝擊收益率更高的股票市場。

“銀行理財爲代表的固收資管,目前雖然沒有負反饋,但是淨值始終在0收益上下徘徊,一旦進一步調整,銀行理財年內大面積出現負收益是非常可能的,是否會進一步引發理財贖回、債券下跌的負反饋,是市場最關心的問題。“法詢金融固收部門認爲。

不過,整體看,業內預計當前理財贖回還處於可控範圍。華西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鬱指出,理財尚未在二級市場上減持資產,當前贖回風險可控。“綜合來看,儘管理財負債端存在贖回壓力,但目前整體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繼續關注3月初短端信用品種修復情況以及理財產品淨值表現。

“伴隨債市持續調整,理財淨值波動推升預防性贖回需求,但目前來看,理財贖回壓力仍然可控。後續若出現資金面緊張等利空因素持續擾動機構心態和行爲,債市將繼續調整,理財基金贖回壓力會進一步增大,仍需警惕負反饋風險。”馮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