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河南:“一單通行”惠民生

河南日報記者 李曉敏

“太好了!我這個頭部CT不用再做了,省了好幾百元。”5月19日,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呼吸科診室,劉女士的驚喜發現引發候診人羣熱議。

這一改變,得益於河南省2024年9月啓動的醫療改革重點項目——檢查檢驗結果跨機構線上互認機制。

截至2025年5月18日,全省已有855家醫療機構實現230項檢查檢驗數據互通,累計爲患者節約醫療支出5.21億元。

“這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省社科聯副研究員張柏林表示,醫療互認改革觸及深層次利益調整,通過黨組織統籌資源、主動作爲,才能實現“羣衆得實惠、醫療提效率、體系促改革”的多贏局面。

智能平臺破解重複檢查難題

5月19日上午,鄭大一附院河醫院區門診大廳內,一塊大大的展板吸引了不少患者駐足。

展板上詳細列着河南省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清單。清單共有230項,其中,檢驗項目120項,涵蓋生化、免疫等常規檢測;檢查項目110項,包括胸部CT、脊柱DR等影像診斷。通過省級互認平臺,這些數據可在全省醫療系統“一單通行”。

就在兩天前,家住新鄉市的白女士因氣喘不見好轉,來到鄭大一附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門診就醫,坐診的程哲教授打開醫院病歷系統,輸入患者個人基本信息後,電腦桌面自動彈出了省醫檢互認平臺的網站,頁面上出現了白女士曾於4月5日在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做過的“肺低劑量平掃”檢查報告單。

根據檢查報告單,程哲對白女士的病情有了大致瞭解。點擊影像互認後,白女士的檢查檢驗項目裡少了這一項。

“只要是患者三個月內做過的檢查項目、一個月內做過的檢驗項目,醫檢互認平臺都會自動彈出,醫生可以在電腦桌面上直接調閱並進行互認。”鄭大一附院醫務科相關負責人說。

動態質控保障醫療安全

是不是隻要是這230項,都能互認呢?“並不是絕對的,一切必須以安全爲前提。”省衛生健康委醫政處副處長董素強介紹,考慮到實際情況,河南省設定了10種可以不互認的情形。例如,“因病情變化,已有的檢查檢驗結果難以反映病人當前實際病情”,就可以不予互認。也就是說,醫檢互認並不是“一刀切”,必須以保障醫療質量和安全爲首要前提條件,避免產生醫療糾紛、引起醫患矛盾。

爲確保醫療質量,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臨牀檢驗質控中心、河南省影像質控中心,確保互認項目的可認性,同時側面監督各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的標準化建設,解除醫生“不敢認”的後顧之憂。

爲了更好地推行檢查結果互認,省衛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強化質量控制,加強監督管理,將推行檢查檢驗互認工作情況與公立醫院績效考覈、醫保支付結算、大型醫院巡查等掛鉤,將醫師落實檢查檢驗互認工作要求情況與醫師定期考覈、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結合,持續推動提高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同質化水平和互認率。同時,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建立完善的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場景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管理制度,通過授權訪問機制來保護患者隱私,確保醫療健康數據不被泄露或濫用。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