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基層治理:黨建引領聚合力 基層善治暖民心

在林州的城鄉之間,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正悄然發生着深刻變革。從太行深處的鄉村院落到城區的社區街巷,紅色力量始終是基層治理的“定盤星”——它是石板巖鎮鄉村善治的“金鑰匙”,是振林街道守護民生的“主心骨”,更是人才夜市聚才賦能的“強引擎”。如今的林州,正以黨建爲引領,將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讓高效能治理的陽光灑遍每個角落,書寫着民生改善、平安守護、發展賦能的鮮活答卷。

人才夜市:煙火裡的“引才密碼”,激活發展新引擎

8月1日晚6時,“才聚林州夜遇未來”人才夜市暨技能展演活動啓幕,讓“煙火氣”與“發展力”雙向奔赴,爲林州高質量發展築牢人才根基。

“家鄉不僅有熟悉的煙火,更給年輕人留了逐夢的舞臺!”求職者常好的感慨,道出衆多返鄉人才的心聲。即將畢業的大三學生曹雨露更是直言,這場夜市招聘會“爲未來點亮了方向”——從崗位薪資到發展前景,企業的誠意與政策的溫度,讓求職之路不再迷茫。

這場“夜間盛會”的巧思,藏在“三位一體”的佈局裡。招聘洽談區裡,企業與人才坦誠對話,精準匹配需求;政策宣傳區中,引才補貼、創業扶持等“乾貨”一一拆解,讓人才政策不再是“紙上條文”;技能展演區上,茶藝師的優雅、養老護理的專業、直播帶貨的活力,既展現林州產業多元魅力,也爲技能人才搭起“亮絕活”的舞臺。

“雲端+線下”的融合,更讓這場人才盛宴突破空間邊界。18個直播帶崗通道同步開啓,15.86萬人次在線“圍觀”,求職者足不出戶就能與企業“屏對屏”溝通。林州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科長王豔麗揭秘“引才密碼”:從“青鳥雲站”雲端服務,到“人才驛站”實地保障,從“人才夜校”賦能成長,到人才驛站的“家”感營造,林州以政策組合拳,打造“引得來、留得下、發展好”的人才生態。

石板巖鎮:黨建試點破題,解鎖鄉村善治密碼

太行深處的石板巖鎮,正以黨建爲鑰,解鎖鄉村治理的“新解法”。在這裡,“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紅色架構,讓基層治理既有“主心骨”,又有“毛細血管”,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爲治理效能。

高家臺村的基層治理實踐,是這場“破題試驗”的生動樣本。“全域覆蓋、多網合一”原則下,全村劃爲1個綜合網格,構建起三級組織架構,36名黨員組成的志願服務隊,讓“網格吹哨、黨員報到”機制落地生根。今年以來,20餘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50餘處衛生死角的清理,讓鄉村顏值“煥新”;主動解決村民社保認證難、民宿停車矛盾、居家維修需求,讓“民生溫度”觸手可及。黨支部書記張海根的願景,正是石板巖鎮以點帶面、全域推進基層治理的決心——讓黨建引領成爲鄉村振興的“持久動力”。

石板巖村網格員石廣義的“三重身份”,詮釋着基層治理的“精細密碼”:既是政策宣傳員,讓社保政策“進門入戶”;也是矛盾調解員,化解鄰里“小摩擦”於無形;更是羣衆服務員,爲老人上門認證、爲村民解決難題。村民桑強、楊海生點贊網格員,折射出治理效能的“民生迴響”——當黨員主動下沉網格,把“民生小事”當成“心頭大事”,鄉村治理就有了最堅實的“民意基石”。

從試點探索到全域推廣,石板巖鎮以黨建爲魂,蹚出一條“協同高效、羣衆參與”的治理路徑。人居環境的改善、民生難題的破解、治理模式的創新,讓“試點經驗”逐漸成爲“示範樣本”。正如鎮裡規劃的方向:持續創新治理模式,讓黨建引領輻射更多鄉村,爲鄉村治理現代化探索“林州方案”,這份擔當,正是基層黨建賦能發展的生動體現。

振林街道:網格織就“民生網”,守護萬家煙火情

在振林街道的尋常巷陌,一張張“網格”正編織成守護民生的安全網。網格員們奔走的身影,讓“網”系萬家燈火,“格”守歲月平安,把黨建引領的溫度,傳遞到每一位居民身邊。

山水甲秀社區的“網格+醫療”模式,爲老年羣體送去“健康福音”。網格員聯合家庭醫生,爲半失能老人開展“上門隨訪”,測量血壓、跟蹤健康狀況、指導用藥規範,讓“看病難”不再成爲老年羣體的困擾。“常來走走!”老人的囑託,醫護人員“常態化上門”的承諾,詮釋着基層治理的“民生底色”——把服務做到羣衆“家門口”,讓黨建引領的健康服務“有溫度、有質感”。

在林慮社區向陽嘉苑,網格員董小敏巡查發現滲水隱患,網格長楊雅麗迅速聯動檢測、協商方案,水廠與居民代表共同參與,“先急後緩”施工、錯峰推進、應急保障……一週時間,老舊管道“煥新”,居民用水無憂。這場“網格接力”,讓“事在網格辦”不再是口號,而是“發現-響應-解決”的完整閉環,爲社區治理寫下“高效答卷”。

從人才夜市的“聚才賦能”,到石板巖鎮的“試點破題”,再到振林街道的“網格織網”,林州基層治理的實踐,始終錨定“黨建引領、民生爲本”的航向。

林州的基層治理在創新中不斷深化、在實踐中得到昇華,讓“高效能治理”成爲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讓“民生幸福”成爲林州最鮮明的城市標識。(來源:林州市委宣傳部 作者: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