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齡駕駛成為社會風險:日本政策與地方實證經驗觀察
圖/pixabay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 廖彥宜
超高齡社會來臨,許多高齡者仍以自行開車爲主要移動方式,然高齡駕駛交通事故頻傳,社會付出成本日益沉重。如何降低高齡駕駛所致的交通事故,同時保障其移動權,已是日本內閣府與各部會關心的交通安全與社會福祉議題。爲此,日本近年提出相關具體政策,涵蓋制度改革、駕駛教育、先進技術導入與在地交通轉型,目標朝向更安全、友善且具永續性社會邁進。
目標預防高齡駕駛交通事故、支援行動困難
針對高齡駕駛設立更嚴謹評估與教育機制(如認知功能測驗、技能考試、支援車限定駕照),發展駕照自願返還退場制度與轉乘補助,各地方也與企業合作,提供各項支持與優惠措施,結合社會支持讓高齡駕駛安心退場。
爲輔助高齡安全駕駛與過渡轉換,建置諮詢專線與跨部門轉介平臺,提供安全指導服務。關於易誤入高速公路逆向車道風險,則系統性導入逆行防止設施與AI影像辨識警示系統。
技術與市場方面,推動新車標配自動剎車、防誤踩等安全裝置,擴及對行人與自行車偵測,以日本汽車評估制度(JNCAP)引導消費者選擇高安全車輛。也藉中央補助與試乘活動鼓勵高齡購買具碰撞緩解煞車、車道偏移警示的安全車輛,來大幅提高安全車普及率。
日本積極發展「最後一公里無人自駕」與中型自駕公車實證,2023年開放L4無人駕駛服務專用制度,允許地方在特定場域推展商業化。透過數位田園國家政策明定無人自駕服務推廣進程,設定2025年全國50地、2027年100地以上普及目標,並在福井永平寺、茨城日立等地實驗。
自動駕駛服務擴展至偏鄉,支援高齡移動
爲因應偏鄉高齡行動不便問題,日本着眼於高齡者繳回駕照後的行動支持與生活保障,且因偏鄉公車使用率低、駕駛人力不足,市府需投入補貼來維持基本路線服務,故期望引入自駕科技解決社會問題。日本國土交通省陸續推動多項以路邊站爲核心自駕服務示範實驗,讓政策制度與場域落地相輔並行,而滋賀縣東近江市、奈良縣宇陀市與奈良縣三鄉町在偏鄉發展自駕服務經驗各有獨特之處,來回應高齡就醫、購物與移動需求。
日本偏鄉自駕情境以低速、短程、特定路線固定接駁爲主。多采用L2或L4技術層級,東近江市與三鄉町實驗偏向L2,需由駕駛員於車上監控並隨時介入;宇陀市則於特定場景導入L4,實現更高自動化行駛能力,並整合城市智慧道路感測設施來支援全程無人駕駛,在視線不良路段如狹窄轉彎處與交叉口部署感測器,協助即時掌握對向來車,強化行駛安全與系統反應力。
運作方面,以地方主導、在地交通業者與居民一起參與的公私協力制度爲主。東近江市引入居民擔任有償志工,共同承擔駕駛與票務,在地交通業者負責營運與車輛維護的共營模式。奈良縣宇陀市整合市府、醫療、交通與ICT單位的跨域機制;奈良縣三鄉町則由學研主導技術平臺並與公部門協作實證。透過利害關係人參與,有效補足地方人力不足與行政資源侷限問題,亦利於因地制宜進行服務調整。
服務內容上,日本地方不只提供單純接駁,更展現支持在地生活需求,比如透過客貨混載,將村莊農產與加工品運送至鄰近路邊站,也嘗試結合長途公車,由自駕車集中農產品後,轉運至其他地區銷售。東近江市支援行李運輸、疫苗接種行動診所;宇陀市推出以AI影像辨識執行安全通報、無現金支付、串聯醫療預約與乘車等服務平臺;三鄉町將5G自駕車作爲行動感知節點,擴大社區安全監控。上述經驗也顯示偏鄉移動服務不再僅扮演單一交通工具,而是同時可結合交通、照護、零售、治理安全等多面向社會價值功能平臺。
商業模式方面,目前仍高度仰賴政策資源補助,欲達營收自給仍有差距。如東近江市自駕服務年營運成本600萬日圓,營收僅3%。觀察現況,極難以傳統乘客付費爲基礎建立可持續營利模型,而城市嘗試多元方式提高財務自償性,如結合區域觀光旅遊與在地商店消費、設計多票種機制、結合社會服務提升服務價值與使用頻率。
以跨域整合對應高齡駕駛課題:自駕落地偏鄉仍有多重挑戰
我國面臨高齡駕駛比例與事故風險升高、偏鄉交通資源有限的雙重挑戰,需整體思考高齡交通政策方向,單靠縮短駕照年限,或高齡自願交出駕照退場機制,並不足夠應對結構性問題,需提出可靠替代運具及相關配套措施,纔有機會減輕高齡對自行開車依賴。
儘管我國已嘗試將自駕應用於特定場域,如新北淡海、桃園青埔、南寮漁港、臺南沙崙,然而若要投入於偏鄉場域,仍有不少挑戰需克服:
儘管有「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但自駕車全面上路法規尚有待完備的空間,特別是責任歸屬、牌照發放、駕駛人規範等議題仍待釐清。如何讓自駕車走出沙盒,也需相關安全指引做配套。
而我國偏鄉路況與天氣條件複雜多變,需要更多技術測試與驗證,加上自駕車所需的高精地圖、智慧號誌等基建仍需投入建設,確保其安全與可靠性。
成本方面,自駕車營運於偏鄉經濟效益差,需配合中央與地方補助、企業CSR基金、商業贊助等多經費管道共同支撐,且基於長期營運考量,仍需探索自駕偏鄉服務作爲「交通+福祉+觀光+治理安全」等複合式功能平臺定位,來合理化公共財投入與社會價值回報。
自駕公車導入不只改善交通條件,若能與現有公車服務分工協作,擴展服務路線班次,串聯高齡人口集中區、商業區與醫療照護機構,彈性運用小型車等適配資源,提升搭乘便利性與使用頻率,亦有助降低高齡駕駛事故風險。此創新載具在滿足交通需求時,亦能兼顧城市生活品質與社區韌性建構。我國未來如能以跨域整合視角出發,於政策制度、技術發展、市場設計、城市場域等層面同步規劃,將有助於爲即將到來超高齡社會做好支持準備。
更多瞭解 MIC
完整文章 更多資訊請看